文物是誰的?

2021年秋天,法國返還了26件藝術品給西非國家貝南,其中包含照片中這些雕像。1800年代晚期,法國人從這個當時名為達荷美王國的王宮偷走了那裡的寶藏。五年前,法國總統馬克宏承諾法國博物館將「歸還非洲文化遺產」給它們的原擁有國。攝影:理查.巴恩斯 RICHARD BARNES

撰文:李永適
攝影:理查.巴恩斯 RICHARD BARNES

我喜歡博物館。也曾花了大量時間在許多知名的博物館裡欣賞、讚歎那些人類文明重要的里程碑。我相信博物館是文化保存、學術研究和教育普及的重要場域。

但是如果知道博物館文物的來源有爭議,甚至是掠奪而來,那麼我們對眼前文物就不會只是欣賞與讚歎,而會帶著許多遺憾。

從道德角度而言,歸還以不當手段取得的文物似乎不該有什麼爭議。也因為這樣的道德壓力(以及外交等考量),許多西方前殖民國家開始將重要文物歸還給原擁有國。

然而對於像大英博物館這樣大量館藏來自戰爭或殖民者的掠奪的世界級博物館,對歸還文物就有點不情不願。

希臘要求歸還陳列在大英博物館的帕德嫩神殿大理石神像已有200年之久,近年來埃及政府也積極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開啟理解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解碼器:羅塞塔石碑。

該館中還有大量中國古代佛像、瓷器、書畫等,其中許多是英法聯軍與八國聯軍時搶奪而來。

目前因為英國法令禁止國家級博物館轉移典藏文物所有權,成為大英博物館的法律擋箭牌,但是英國國內已經有許多修法的呼籲和討論。

但歸還文物的問題不僅發生在西方前殖民主義國家。臺灣曾有是否應該將故宮博物院的中華文化珍寶還給大陸的討論。

另一方面,記錄了五十多年中國現代政治史的重要史料蔣介石日記目前受蔣家後人所託,存放於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院。這份史料究竟是蔣家後人私有,還是應該成為公共遺產,完全開放供學者民眾研究,也曾引起熱烈討論。

此外,臺灣平埔族巴宰社群潘家祖傳文物《岸裡大社文書》是研究臺灣早期移墾社會與平埔族文化的珍貴文獻,這一千多件文物現在仍保存於臺灣大學圖書館與臺灣博物館,但潘家自1952年起就曾多次要求返還文物未果。

這些案例都說明文物歸還問題其實頗為複雜,可能也很難有單一的解決模式。但正如本期雜誌的報導,德國與奈及利亞就上千件貝南文物達成的協議――奈及利亞重獲所有權、許多文物以借展形式保留於德國、德國協助奈及利亞建造博物館以收藏陳列貝南文物――是一個具有啟發意義的做法。

最終,唯有對文物來源的文化及其人民的充分尊重,才會是讓博物館持續保有價值和尊嚴的唯一途徑。

香港7-11及OK便利店,以及各大書店有售。

《國家地理》雜誌  香港訂閱優惠

#NASA #韋伯太空望遠鏡 #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