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病人照顧機構稱紓緩治療有別安樂死 冀社會多關注

【Now新聞台】本港晚期病人可轉介接受紓緩治療,以更安詳的方式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有負責機構指,這些服務未被善用,希望政府多宣傳及增撥人手。

何小姐的爸爸約半年前確診癌症,經過反覆治療,病情依然無好轉,爸爸最終放棄積極治療,希望接受寧養服務,何小姐亦尊重他的意願。

患者家屬何小姐:「一進來爸爸說呼吸不適,其實已有四個護士在病房等待,替他換衣服、量血壓等,問他感覺如何,將他放上床,又有氧氣喉,我感覺是我自己都放心了很多,因為我知道若爸爸有甚麼事時,第一時間會有人幫他。」

爸爸臨終前,一直戴著自己送的手表,回想兩父女最後時光點滴,何小姐說已經無憾。

何小姐:「我的女兒說過一句,是令我覺得很安慰,她說『公公已很盡力過他最後一程』,而我亦很盡力給予他環境下可做到最好的事,她說『其實這已經足夠』。」

紓緩治療除了協助病人減輕不適及徵狀,亦為家屬提供支援及輔導,跟進何小姐個案的林姑娘指,很多時候照顧者情緒比患者醫療更難處理。

賽馬會善寧之家資深護師林詠芝:「看得出女兒照顧壓力都較大,因為她從來都沒有很好的渠道令她了解更多伯伯的病,應該如何走下去,之後的照顧計劃應該是怎樣做,她是獨女所有決定她都很難去拿主意,亦不知道有甚麼協助到她。」

社會上不時討論「安樂死」合法化,機構指與紓緩治療有很大分別,希望大眾多些關注。

賽馬會善寧之家院長陳木光:「這些服務其實追不上人口需求,隨著老齡化社會,只不過很多人這方面認識不足,令需求緊張未爆炸式浮現,這樣其實是不健康,我們應盡早掌握紓緩治療服務信息。」

善寧之家30間紓緩治療病房一般都住不滿,原因是人手應付不來,院長指留意到近期患者存活時間比以往長,平均逾兩周,所以寧願服務貼心些,都不希望犧牲病人與家人的相處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