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立法規管眾籌、設行政長官表揚榜、以貨櫃建「簡約公屋」

10月19日上午,香港新任行政長官李家超於立法會會議廳,發表他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

在前言部分,他率先提到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又引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香港主權移交25年、今年七一到訪香港時提出的「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談及「青年興,則香港興」,並稱習近平發言成為他的施政藍圖。

他稱香港正處於「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關鍵期,他會帶領政府「團結各界」,「為市民謀幸福」。

他的首份施政報告,提出成立21個小組、辦公室、部門等,亦將推出9項針對不同領域的藍圖,跟進新的工作。李家超在下午的記者會上形容,做法是為提高治理水平,形容即使有人手及方法,但「無一個架構、無一個組織將其凝聚起來、無一個指導,好難成事,就只是烏合之眾」。

法律與政治︰立法規管線上及線下眾籌活動

施政報告引言後的首個章節,繼續談及習近平和一國兩制。他引述習近平指,「『一國兩制』是經過實踐反覆檢驗的好制度,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必須長期支持」,指習「一錘定音」,為香港打了一支「強心針」。

他表示,將「堅定不移維護特區的憲制秩序,維護《憲法》確立的國家根本制度」,並會將政務司司長負責的「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改名為「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目的是為加強推廣《憲法》。

翻查資料,現時「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資助的活動及研究項目,於2014/2015年度開始,根據最新一份申請指引,每項活動最高資助額為80萬港元。2022/2023年度獲批的首輪資助申請包括「香港基本法基金會有限公司。的「講好基本法」演講比賽、團體「青年.出走 」的「『《基本法》與我』香港中小學生海報設計比賽」等。

上屆特首林鄭月娥在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稱,一國兩制要「行穩致遠」,港府的工作包括推行《基本法》第23條立法。不過,港府2022年10月向立法會提交的經修訂本年度立法議程中,卻剔除23條立法,意味當局並不會在今年度立法。李家超早前解釋,國安風險千變萬化,地緣政治急速惡化,「一些手段變成武器來攻擊他國安全」,他形容本港需訂立有效及可處理極端情况的法律,也需評估新手段的發展。

而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李家超亦提及23條立法工作,更首度提及要立法規管線上及線下眾籌活動、提升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

報告中並沒解釋「眾籌」的定義,但在早前的立法會會議上,財政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目前網上眾籌活動主要有4類,包括股權眾籌;點對點借貸的金融相關活動;捐贈性質的眾籌,以舉行慈善或政治活動等目的;以及涉及報酬或預售性質的眾籌。他當時稱會檢討相關的規管,爭取2022年第三季完成研究,之後展開諮詢。

2022年10月19日,特首李家超在立法會宣讀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
2022年10月19日,特首李家超在立法會宣讀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

香港近年發生多宗涉及眾籌的事件,部分更捲入刑事案,例如協助政治案件被捕人士的眾籌平台 「星火同盟」涉嫌「洗黑錢」案;反修例運動期間成立的「612人道支援基金」,5名信託人涉「勾結外國勢力」被捕,及後5人與1名職員被控違反社團條例;民主派政黨社民連早前接獲香港區PayPal通知,指其帳戶涉及「過高風險」,將終止提供服務,間接中斷社民連其中一個收取捐款的渠道。

事實上,現時香港有多間網媒以眾籌、捐款或會員制方式營運,例如獨立媒體法庭線等,亦有反對派政治人物開設Patreon帳戶,招收付費會員。

早在2020年中、港區國安法生效前,不少建制派議員亦曾要求政府監管網上眾籌活動,其中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周浩鼎,建議政府修訂《簡易程序治罪條例》中規管街頭籌款的條文,以延伸至網上眾籌。

反修例運動後,港府除有意規管公民團體的資金來源,亦重點研究規管資訊發放渠道。林鄭月娥於去年的施政報告曾稱要「檢視、激活」現時法例,確保相關執法部門「有法可用、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例如打擊假新聞、保障網絡安全等。不過李家超今次並沒有提及「假新聞」字眼,只稱要完成處理虛假訊息的顧問研究工作。

至於林鄭月娥稱律政司司長親自督導「願景2030——聚焦法治」的十年計劃,包括設立客觀法治資料數據庫、評價法治情況等,於李家超的報告中則未有提及。不過,他提出由律政司司長主持新成立的「法治教育督導委員會」,並推出「法治教育領袖培圳計劃」,稱要在社區推廣正確的法治訊息。

管治新方向︰「行政長官表揚榜」

公務員對中國國家的忠誠度近年成為焦點。李家超稱會更新《公務員守則》,除要盡忠職守,亦要具有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意識,履行「愛國者治港」原則。林鄭月娥去年提出會安排更多中高級公務員到中國參與國家事務研習課程或專題考察團。李家超今年則表示,會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團隊文化,加深公務員對「一國兩制」和當代中國的了解。

至於公務員的工作效率,他推出「行政長官表揚榜」獎勵計劃,表揚表現優秀的公務員,表現出色的可獲提拔,表現欠佳的最嚴重可被終止聘用,又會優化公務員紀律機制。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總幹事梁籌庭回應傳媒關於該獎罰計劃時表示,港府推出計劃「無可厚非」,但基層公務員只能執行上司所交代的政策,並無實際權力,如計劃針對高級公務員則相當「可取」,可帶來良性競爭。他又稱,公務員並非政策制定者,只是執行者,若政府要推行賞罰制,則要包括政策制定者。

此外,李家超指出,要提升「治理能力和效能」,會在今年內成立「特首政策組」,提升政府對長遠和策略性議題的研究和倡議能力,研究和分析中國政策發展及國際形勢。政府又會引入紅隊概念(Red team) 作日常決策,「扮演批判、反對的角色」,協助檢視決策和執行計劃的效果。

事實上,李家超上任一個半月、在8月中曾接受《文匯報》專訪,已提出相關「紅隊概念」,並舉例指他任職保安局局長期間進行大亞灣應變計劃演習,因應用相關概念,完善了搬離計劃。翻查資料,2017年,該演習模擬大亞灣核電站發生嚴重輻射事故,撤離東平洲上過百名自願參與的居民和遊客,當時約有1000人參加演習。

2022年10月19日,特首李家超在立法會宣讀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
2022年10月19日,特首李家超在立法會宣讀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

兩年間流失14萬勞動人口︰「搶企業」、「搶人才」

國安法實施,香港移民潮不斷,專業人才、管理層等嚴重流失。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的中期人口臨時數據,截至2022年中,本港居住人口連跌3年,而扣除單程證持有人移入後,過去一年有逾11.3萬名香港居民淨移出。

李家超提出要更積極進取「搶企業」、「搶人才」,分別由兩名司長跟進工作,其中財政司司長負責帶領新成立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向中國和海外的重點企業提供特別配套和服務,包括制訂目標企業名單,安排「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接觸、在土地、稅務及財政方面提供專有計劃。「未來基金」則會撥出300億港元,成立「共同投資基金」,考慮參與共同投資。

政務司司長則領導新成立的「人才服務窗口」,制訂及統籌招攬中國和海外人才等工作,向來港人才提供支援。報告提及過去兩年本地勞動人口流失約14萬人,會推出為期兩年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準則包括過去一年年薪至少達250萬港元,以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5年內擁有3年或以上工作經驗,不設人數限額;如未符工作經驗要求,但最近5年內畢業的百強大學畢業生,亦可獲發通行證,每年獲批人數上限1萬人。

林鄭月娥去年的施政報告指出,將「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倍增至4000個,李家超則表明會在未來兩年,取消有關計劃的年度配額。另外,他提出合資格的外來人才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後,可申請退還在港置業已繳付額外的印花稅。

李家超形容,香港正面對人力短缺問題,並因應行業情況提出解決方案,例如勞工及福利局在保障本地勞工就業前提下,會適度輸入安老及殘疾人士院舍護理員、簡化審批程序。

2022年10月19日,特首李家超在立法會宣讀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
2022年10月19日,特首李家超在立法會宣讀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

中港融合︰與廣東省政府「緊密對接」

林鄭月娥去年提出佔地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會區」,並公布長達82頁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詳列規劃背景、港深跨境策略性空間框架、重點行動方向及項目等。相關規劃隨即引起民間團體反對,認為涉及龐大公帑,但未有諮詢公眾,政府亦未公開其研究方法、數據、可行性評估等資料。

李家超今稱會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發展,形容是「未來的策略發展據點,驅動香港再創高峰的新引擎」,並會成立「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及「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與中國廣東省政府「緊密對接,與廣東省、深圳市和大灣區產生協同效應」。他稱,明年會成立專責發展「北部都會區」的部門,主導和統籌各部門的工作,制訂具體計劃和行動綱領。

他指,「北部都會區」會採用較高地積比率,西邊會以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為重心,利用毗鄰前海的優勢,發展成為核心商業區,並擴展至深圳及大灣區其他城市;中部則以新田科技城為核心,與深圳創科產業集中地產生協同效應;而東邊會讓中港兩地發展康樂和旅遊;未來會推進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等已啟動工程的大型項目,期望5年內為所有發展項目啟動收地程序,10年內完成平整新發展土地和落成等。

他亦於運輸基建方面進一步推進中港融合,包括建立「北都公路」、「港深西部鐵路」,並繼續推動「北部都會區」其他鐵路建設,包括2027年啟用的北環線古洞站、本屆任期內開展洪水橋站及北環線主線等。

至於林鄭月娥於2018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另一個大型發展計劃「明日大嶼願景」,於交椅洲及喜靈洲附近分階段填海興建人工島,計劃一直備受爭議,期間因反修例運動等社會事件,涉及中部水域人工島的前期研究撥款被安排到立法會財委會議程較後位置。事隔兩年,2020年12月、民主派議員集體辭職後,撥款獲得通過。

李家超今進一步將計劃具體化,今年內會就填海、土地用途、交通基建及財務安排等作建議,目標明年環評程序,最快在2025年展開填海工程。

2022年6月,香港的落馬州邊境遙看深圳。
2022年6月,香港的落馬州邊境遙看深圳。

關於中港融合,李家超在醫療、文化藝術、航運層面,亦有着墨。

施政報告稱,將會重整醫療體制,轉為「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的方針;會強化強化醫院基建,推動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目標5年可增加約4600張病床和約80間手術室,至於第二個十年計劃則會包括「北部都會區」醫院網絡建設。

李家超亦表明會促進中港醫療合作,「與內地合作讓藥物在港註冊、藥物儀器『過河』」,參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及其他藥物監管機構發出的註冊證明,讓已在中國及相關地區註冊的藥物,在符合各項嚴謹要求後獲批在香港註冊及銷售,同時與中國就「港澳藥械通」保持聯繫,讓更多香港註冊藥物和醫療儀器在大灣區使用。報告指會研究容許在大灣區生活的港人,可用長者醫療券支付醫療保險費。

文化藝術方面,港府會成立「文化藝術基金」,吸引國際文藝活動在港舉行,亦會推動與中國的文藝交流合作,包括2024年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每年舉辦「香港周」、「中國戲曲節」等,另外亦會支持香港與中國或亞洲區合拍電影、綜藝電視節目等,推動香港流行文化「走出香港」。

李家超亦要求香港演藝學院重點研究為本地,以至大灣區培育所需文化藝術人才,以及在「北部都會區」設立新校舍和增加非本地生比例。

航運方面,施政報告提到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正積極推展多個工程項目,透過「多式聯運」模式加強與大灣區城市連繫,例如明年啟用的「海天中轉大樓」,為大灣區旅客提供直接轉機設施。

香港國際航空學院將與中國的航空培訓院校合作,明年起互派青年到兩地機場實習,首年提供約300個名額,並繼續與法國國立民用航空學院,合辦航空運輸管理高等碩士課程,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就讀。

2022年10月,香港九龍的一個建築地盤。
2022年10月,香港九龍的一個建築地盤。

住屋問題:建貨櫃屋並稱為「簡約公屋」

香港公營房屋嚴重不足,大批等待「上樓」的市民現居於劏房、籠屋、天台屋等不適切居所。根據香港房委會的數字,截至2022年6月底,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創2000年以來的新高。

施政報告稱,根據《香港2030+》的最終報告,2019年至2048年的整體土地供應為7000多公頃,比需求超出1000多公頃,但由於未來十年公營房屋落成量分布不均,增加公屋輪候時間。

李家超提出「簡約公屋」計劃,他在記者會指出,「簡約公屋」以貨櫃興建,料每幢「簡約公屋」可建約10層,未來5年興建約3萬個單位,配合傳統公屋的供應量,將輪候時間「封頂」,又稱要在4年內,將現時的6年輪候時間降至4年半。有輪候公屋達7年的劏房戶接受訪問時表示,為了改變居住環境,會考慮申請入住「簡約公屋」,但最終仍然希望可以「上樓」入住公屋。

國民教育︰6000萬元撥款讓幼稚園學生認識中華文化

林鄭月娥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要求教育局局長跟進學校盡快落實維護國家安全教育的計劃;以不同活動加強國安教育,「協助學生從小正確認識歷史、中華文化和人民生活」,包括香港特區的憲制秩序。

李家超的首份施政報告則提出要加強學生國民身分認同和民族自豪感,包括強化校本管理,推行「優化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以「全校參與模式完善國民教育」,舉行聯校國民教育活動,資助學校為家長舉辦國民教育相關活動等。在幼稚園方面,李家超指會提供一筆過共6000萬元撥款,讓幼稚園舉辦活動,加深學生認識中華文化。

在2021年2月,教育局公布《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將國家安全教育課程納入中、小學課程。李家超的施政報告亦針對教師推出國民教育工作,本學年起公營學校新聘常額教育必須通過《基本法》測試,下學年起擴展至所有直資學校及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測試內容涵蓋《基本法》和港區國安法,及安排教師到參加中國大陸學習團。

2022年9月,香港灣仔街道上的市民。
2022年9月,香港灣仔街道上的市民。

尾聲︰仍然是面向中國

施放報告尾聲,李家超提到香港的防疫政策。9月26日開始,香港實施「0+3」檢疫要求,李家超指,聯繫中國和外地同樣重要,正全力與中國內地商討,爭取在不增加中國疫情風險的前提下,循序漸進恢復跨境往來,首個目標是在港進行「逆向隔離」,以符合中國「7+3」的防疫標準,形容抗疫之路要走多久,取決於很多因素,「操之過急會出亂子」。

他最後提到,「外部勢力不時刻意對國家抹黑造謠,歪曲香港的狀況」,所以港府要向世界「宣揚香港的優勢」、「說出香港是讓人實現夢想的一個好地方」,並且「以習主席7月1日的重要講話作為施政藍圖,希望更好地為市民謀幸福」。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21019-whatsnew-hongkong-lee-ka-chiu-first-policy-address/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