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救援協調中心過去3年協助逾270名遇險者

林世雄和副局長廖振新本周到訪海事處,了解香港海上救援協調中心的運作。網誌圖片
林世雄和副局長廖振新本周到訪海事處,了解香港海上救援協調中心的運作。網誌圖片

【星島日報報道】今年7月一艘內地工程船「福景001」在香港西南面約160海里的內地水域遇上颱風「暹芭」吹襲,並要求提供緊急救援服務。香港海上救援協調中心接到廣東省海上搜救中心通知後,隨即協調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進行搜救工作,事件中成功救起其中3名船員。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發表網誌,提到他本周視察海事處時,亦有到中心了解運作。即使不是颱風季節,中心亦不時收到求助。除了翻船或船隻傾側入水等較嚴重的事故外,最常見的是有人墮海或船隻上有人因為傷病而急需送院治理。2019至2021年期間,中心每年平均處理53宗個案和協助超過90名涉及海上事故的人士。

中心於1989年成立,無論在香港水域或是在大部分南海水域內發生事故,需要進行海上搜救行動,均由中心負責統籌工作,涉及的範圍達45萬平方海里。為進一步提升效率,2010年海事處與廣東省海上搜救中心簽訂了《粵港海上搜救合作安排》,指明香港和廣東省可請求對方協助進行搜救行動。

林世雄指,中心全年無休,遇上颱風襲港,海事處更會增派人手到中心值勤,因為在惡劣天氣下,有較大機會出現海上事故。2017年超級颱風「天鴿」吹襲珠江口期間,中心短時間內收到17艘船隻發出遇險訊號,人員爭分奪秒進行協調工作,以協助超過100名船員盡快脫險。

林世雄又提到,為監測船舶發出的遇險訊號和作通訊用途,海事處在畢拉山、太平山山頂、鶴咀等地點設置天線及無線電通訊電台。另外,中心亦設有其他高端系統和軟件,包括用來接收數碼呼叫遇險訊號岸基全球海上遇險和安全系統、接收緊急示位無線電浮標(EPIRB)的全球衞星搜救系統,及可利用國際海事衞星(INMARSAT)的安全網路(SafetyNET),以便向特定區域內的船隻作強化群呼(EnhancedGroupCall)。

一旦接收到船舶遇險訊號,人員會立即根據船舶遇險的情況,並因應求救的性質,協調適當的救援工作,包括要求水警、政府飛行服務隊,及或消防處執行搜救行動。視乎情況,例如涉事地點在香港水域以外或鄰近南海其他區域,中心會聯絡遇險船舶附近的船隻或相關地區的搜救中心提供支援,務求在最短時間內幫助求助船舶或人士脫險。此外,中心亦會在有需要時,替船員向衞生署港口衞生科諮詢醫療建議,如有需要會立刻安排將患病或受傷的人員撤離船舶或海上鑽油台,送往醫院救治。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