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倡填船灣淡水湖 可住90萬人

【經濟日報專訊】港大一項研究指出,填海是為本港增闢新土地最有效、最快的方法,更提出研究填平船灣淡水湖,料可提供1,200公頃土地,興建30萬個650平方呎的住宅單位。 有測量師表示,建議值得研究,但需解決基建和交通配套問題;環團則批評建議屬天方夜譚,忽略公眾基本生活所需;林超英就以「不可思議」形容。 提供1200公頃地 建屋30萬伙 香港大學科斯產權研究中心昨發表「增闢新土地的長遠機制與策略報告」,指出填海工程為歷來香港增闢新土地最重要且有效的方法,建議政府考慮大規模填海以增加土地供應,並設立由行政長官領導的長期規劃土地發展策略的機構。 團隊又建議政府宣布於2047年,收回新界私人閒置土地權益,估計由主要發展商擁有的新界土地達1,000公頃,並配合改善補地價模式,吸引發展商加快開發(見另文--2047年收新界閒置地 測量師:太理論)。 負責研究的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築系教授黎偉聰認為,政府應恢復大型填海工程,提出可研究黎照昌的「船灣新市鎮」構思(見另文--船灣新市鎮 建地下城鐵路),將佔地1,200公頃的船灣淡水湖部分填平,料能提供30萬伙住宅,平均每伙650平方呎,可供近90萬人居住。 填湖快捷有效 生態破壞較少 他指出淡水湖為人工建設,對生態環境破壞較少,填湖在技術上亦比填海容易。 同系系主任、講座教授鄒廣榮表示,該淡水湖幅員廣闊,工程可提供大量單位供應,但船灣淡水湖目前仍有貯存食水功能,一旦發展需另覓水源,但隨海水化淡技術愈趨成熟,日後對東江水和雨水的依賴亦將減少,長遠可考慮作填湖發展。 測量師學會土地政策小組主席劉振江認為,有關建議值得研究,但需要解決該地交通基建配套不足,以及人口上學就業問題,但擔心有關花費不菲。另一測量師陳昌傑則指,需解決水塘貯水的問題,加上交通不便,可行性一般。 林超英:不可思議 以為可不飲水 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客座教授林超英在社交網站發文,以「不可思議的地方、不可思議的時代、不可思議的『建議』」形容港大研究,批評研究欠缺造價資料,將船灣淡水湖填湖建屋,「也許學者以為我們都變了超人,水都可以不飲!」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亦認為提議天方夜譚,質疑以填平船灣淡水湖來增加土地供應的需要性,批評學者的提議與前年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建議將石壁水塘填平建屋,異曲同工。 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批評,港大學者的提議無稽,本末倒置,無助社會反思時下城市規劃的問題。 他解釋,本港要有一定比例的水作自給自足,不能只依賴東江水,而船灣淡水湖為本港容量第二大的水塘,向廣泛地區供應飲用水,若將它填平,等同無視港人飲用水供應的穩定性及安全。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