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生計投身口罩廠 旅業人球又要轉行

市民可自由選擇是否戴口罩。(黃仲民攝)
市民可自由選擇是否戴口罩。(黃仲民攝)

口罩令來到終站,原應可看到笑臉,不過一群旅遊從業員前景仍然未明,很難笑得出。行業曾被冰封的他們,為生計決意一同投身口罩銷售行業,成立口罩廠,3年過後,他們期望可功成身退重返旅遊業界,惟仍要面臨多方難題,包括剛解封後的旅遊業不論人手,配套上都難及疫情前穩定。有從事旅遊業逾20年的資深領隊疫情下「打散工」,至去年成功考取牌照成為保險經紀,眼見旅遊業終復甦「既開心,又擔心」,因前景不明朗,仍持觀望態度,坦言在政府對前線員工無幫助下,擔心「心有餘而力不足」,無信心重返崗位。

前旅遊從業員張春輝由1997年開始在旅行社工作,至2003年起成為導遊帶本地團。她說,香港素有購物天堂、美食之都的美譽,旅遊業是本港4大經濟支柱之一,對於從事旅遊業逾20年感自豪:「當時自己多勞多得,一個月人工可有3萬至5萬元。」惟她慨嘆,直至2020年1月,她完成最後一團,便開始不斷「打散工,包括保安、清潔工、在機場博覽館做護理員照顧確診長者……甚麼都做齊。」

已做保險經紀 資深導遊進退難

她坦言,由去年6月起投身保險業界,已考獲牌照,本已打算一心一意發展保險事業,至本港上月通關,有旅行社曾致電她,盼她重返旅行社帶團,令她頓感進退兩難,「始終做這一行20年,一定有感情,怎會想放棄旅遊事業,但行業剛復甦,仍是十分不穩,如果團量少,收入就無保障,未必可與從前一樣繁榮,所以真的好難選擇!」

她提到疫情之初,港府曾推出「防疫抗疫基金」支援業界,而旅行社員工、導遊及領隊每人亦獲得資助。現時業界復常,正是重建的黃金時期,港府亦口口聲聲多方面宣傳不同旅遊活動,惟上月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未有針對從業員在過渡時期給予幫助,直指港府「既想振興行業,卻又不願付出,對前線員工十分不公。」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兼口罩公司「愛的家」營運總監崔定邦接受訪問時稱,口罩公司「愛的家」最初成立班子就是包括他在內約60名旅遊業界人士。回想當初疫情肆虐,旅遊業遭冰封,公司上下對生計憂心忡忡,當時有見社會出現口罩荒,建立口罩廠便讓他們這些從業員可賴以維生。港府今年2月初放寬入境措施後,口罩公司約七成員工已重返旅遊業,包括旅行社文職人員、會計員、旅遊巴士司機、導遊等,餘下約三成員工則或會與公司共存亡,至結業後方返回旅遊業。

完成抗疫任務 口罩店抉擇去留

不過,公司是否會有「死期」,卻仍是未知之數,昨日是口罩令撤銷首日,「愛的家」尖沙咀分店仍人流不少,「如果銷量好,可能都會繼續,其實我想應該不會有任何一盤生意是會好開心、好喜悅、好期待去結業,但疫情之初我們已打算或有一天會重投旅遊業,當然我們成立口罩公司都是十分認真去做,才會做到有今天的規模,但我們真的很想可以返去。」

崔亦透露,疫情下旅遊行業九成從業員已轉型,過往旅行社有一名合作夥伴,最初亦有與他們一同經營口罩公司,惟最後決意轉行做裝修,生活穩定,不願重回業界。他坦言作為管理層,「當然好希望資深員工願意回來,但理解有些事情返唔到轉頭。」

「見過鬼怕黑」 盼獲補助聘舊人

香港旅遊服務業員工總會主席高浚杰引述多間旅行社稱,旅遊業難以聘請導遊、領隊,曾嘗試聯絡已轉職的從業員,惟不少都表示「見過鬼怕黑」,疫情令他們發現「原來行業可以好不穩定、原來可以無飯開」,無誘因吸引他們重投行業。他認為政府應設立復業基金一筆性資助,給予願意返回行業的人士資金補助。

崔亦提及,業界雖然倡議當局設立復業基金,惟預算案並無採納,僅稱會向合資格旅行代理商及客運營運商提供百分百貸款擔保。他認為港府只是將責任交給旅行社自己解決,有「些微信心」可慢慢聘請從業員,惟真正復甦時間或以年計。記者洪芷晴

旅遊業人手荒,窒礙復甦步伐。
旅遊業人手荒,窒礙復甦步伐。
昨日尖沙咀口罩店仍有顧客。
昨日尖沙咀口罩店仍有顧客。
崔定邦指旅遊業真正復甦時間或以年計。(袁志豪攝)
崔定邦指旅遊業真正復甦時間或以年計。(袁志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