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情捐血」比率近7成

臨床血液管理學會呼籲,市民情況許可下應定期捐血,左為周雨發,右為何碧頤。(胡家豪攝)
臨床血液管理學會呼籲,市民情況許可下應定期捐血,左為周雨發,右為何碧頤。(胡家豪攝)

新冠疫情升溫時,市民減少外出避疫,連捐血意欲都急降。有調查發現,在過往有捐血習慣的受訪者中,疫下捐血次數暴跌約六成,而「無心情捐血」的比率亦高達68%。另外,近40%曾捐血者因疫情減低捐血意欲,主要是擔心外出受感染;縱使疫情現已緩和,在捐血意欲低的受訪群組中,超過80%人沒有重拾捐血的習慣。

香港臨床血液管理學會在7月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以問卷方式,訪問452名18至50歲市民,63%人曾經捐血。這批受訪者在首4波疫情期間,捐血次數由疫情前平均每年一次,減少至0.4次。在第5波疫情高峰期,更有87%曾經捐血的人沒有捐血。調查另顯示,受訪者對血液用途存有誤解,例如疫情期間非緊急醫療服務削減,誤以為血液需求同時減少,以及不知道或高估血液成分儲存期等。

人口老化 血液需求年增5%

學會解釋,本地血液供應一向是自給自足,依靠市民經常捐血;但因人口老化,相比2006年,2016年65歲或以上人口增加至116萬人,佔總人口比率達16%,本港每年血液需求量亦出現3至5%加幅。有見及此,學會建議減少不必要的輸血,並提升治療效果。

醫院管理局近年積極推行病人血液管理,有系統地改良治療方法,希望減低不必要的輸血,同時間提升治療成效。學會前主席周雨發醫生說,現有3大方法進行病人血液管理,包括增加病人自身血紅素、改善貧血和減少手術失血,而醫學界今年亦引入處方藥物,促進紅血球生長,從而減少輸血量。

保質期短 籲定期捐血助人

此外,學會強調,事實上血液保質期可短至5天,卻有約78至79%受訪者高估或不知道血液有儲存期。學會又指「人造血」尚在研究階段,但有73%受訪者不知道,或誤以為本地有人造血,反映港人對本地血液用途多誤解。學會委員何碧頤醫生更指出,今時今日沒有其他替代品,血液供應完全依賴捐血者支持。學會呼籲市民情況許可下應定期捐血,讓病人可以輸血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