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工程師:東南囊鼠真農夫?

影像來源:Unsplash
影像來源:Unsplash

人類文明進展的多樣性和複雜分化,結果是模糊了舊有的概念。

撰文/曾志朗

才進初伏,一波波熱浪就撲面而至,到了大暑,更是創下連日40°C以上的高溫紀錄。不只台灣、日本,就連葡萄牙、法國、義大利和英國等歐洲各國都陷在火爐之中,熱浪侵襲成為2022年7月取代疫情和戰爭的最深刻記憶。烈日當頭,又正逢暑假,校園一片空蕩蕩,稀疏的人影偶爾出沒在不同的學院大樓之間,他們大都是兢兢業業在實驗室「耕耘」論文的研究生。我的研究室和嬰幼兒腦造影實驗室在同一棟大樓,本來在進出大樓到研究室的電梯上,經常可以遇到幾個還在做研究的學生,這會兒,每個人都緊閉門窗享受冷氣,能不外出就不外出。

忽然聽到叩門聲,開門一看,卻是有朋自遠方來,而且是乘著熱浪而來,真是不亦樂乎!原來是台東的老朋友到學校開會,特地下樓來跟我打聲招呼。杜明城教授和我是數十年的交情,認識他是因為我一直在推動閱讀也做閱讀研究,而他和台東大學幾位教授開拓了台灣的兒童文學學術研究,至今在東台灣屹立不搖。杜教授告訴我,他正在整理的西方著名女作家童話集即將出版,我一聽大喜,迫不及待先睹為快!不久前,我才把他又譯又寫的一本好書看完,他編選和翻譯了盧梭、伏爾泰、歌德、普希金、霍桑、狄更斯、王爾德、托爾斯泰、馬克吐溫共30位大文豪寫的童話故事,再附上作者側記,讀來驚喜連連!你能想像寫出《戰爭與和平》、《浮士德》、《雙城記》、《懺悔錄》這些史詩級巨作的作家,竟然也會有充滿童心的幻想嗎?

杜教授和我同屬劍及履及的浪漫幻想學人,30年前我們起心動念要在台東的美麗山丘上,蓋一座供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和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學者短期住宿、聚會的休閒研究中心,開始募款,也看中一塊地,興沖沖和地主協商,沒想到地主一句話就考倒我們:「這是農地,你們有農民的身分嗎?」我那時剛由美國加州大學回到嘉義的中正大學教書,雖是教職,但對農民並不陌生。我故鄉在高雄旗山,是有名的香蕉王國,我家好像種過香蕉,是蕉農;我伯父種甘蔗,是蔗農;阿姨種花,是花農;親戚中有果農、稻農、茶農、棉農、菸農、菜農,我是農夫嗎?充其量是農家子弟,沒資格買農地,只能望美麗如畫的山丘地興嘆,把休閒研究中心的夢擱置一旁。這一擱就幾十年,每次邀請國際研究夥伴到台灣開會,總會記起當年這個夢想。

杜教授和我一起回憶年輕時的羅曼蒂克,夢想沒能實踐,當然很遺憾,但那段天真的歲月實在有滋有味,最後我們不得不笑嘆,農業種類繁多,但要有個農夫的資格,卻很不容易啊!

老朋友告辭離去,我坐在研究室裡,耿耿於懷當不成農夫的往事,但也因此聯想起正在閱讀的一篇有趣論文。這篇登在影響力極高的《當代生物學》期刊,引發議論的主角是東南囊鼠(圖A),爭辯的焦點正是「牠是真農夫嗎?」研究者認為這些生長在北美和中美洲草原上、專吃植物根莖的齧齒動物,不但會打洞整地,還會施肥增產,耕作所得就是食物來源,成為人類之外、唯一出現農業行為並以耕種為生的哺乳動物!……

【欲閱讀全文或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知識庫〉2022年第246期08月號】

(影像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