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行業使命!物流、藝術、建築、科研如何影響世界發展脈絡?

▲ ELLE.com.hk
▲ ELLE.com.hk

經過兩年多的疫情,各行各業砥礪前行,有時仿佛聽到人們埋藏在口罩下呼出來的嘆息。但人類的能力往往比你想像中來得高,適應力比任何生物還要強。究竟在疫情之下,人們有著怎樣的希冀?又帶著怎樣的使命沖破障礙呢?故此,《ELLE》深入探討了疫情時代影響世界發展脈絡的四大行業, 尋訪了物流、藝術、科研及建築業 的代表行業與人物,跟大家分享行業的生態。從訪問中看到的,是一個個充滿希望的故事,正如卡繆書中所說的:「習慣於絕望的處境,比絕望的處境本身還要糟。」 因此,我們可以習慣疫情,但萬萬不能失去希望。

▲ ELLE.com.hk
▲ ELLE.com.hk

跨境物流成全一切美好

2022年,全球疫情仍未結束。但在剛剛過去的春節,許多家庭的年味與歡愉似乎並未減少,歡聲笑語在疫情尚未結束的當下顯得尤為珍貴和溫暖人心,很多家庭準備了豐盛的年貨,其中不少甚至是來自國外的好貨,或者是杯中的進口葡萄酒,女士們都悉心打扮一番,用的都是外國小眾彩妝品牌,孝敬父母的禮物是一整套優質的進口保健品……中國跨境物流的發達,令我們即使在疫情當下也能切實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有一句話,叫「從來沒有歲月靜好,只是有人代替在負重前行」。 這句話用在支撐我們實現這些美好時刻的物流行業或許有些煽情,卻不得不說是有道理的。為了探尋在背後無形中支撐我們美好生活的物流業,《ELLE》今期特意走訪了業內翹楚 —— 菜鳥物流,從它的視角來展現這個與我們社會、生活㩦手並進的行業生態。

▲ ELLE.com.hk
▲ ELLE.com.hk

塑造高效穩固全球供應鏈

成立於2013年的菜鳥,是一家全球化的物流產業互聯網智慧公司。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看似簡單,但由於過程中牽涉到各方面而實際十分復雜。當時中國消費者尤其內地消費者,在購買海外品牌時基本依靠代購,時間周期特別長,平均在一個月以上,而且很多商品在委托代購後,還存在不確定性。當時進口電商的這種困境,便成為了菜鳥決心要打通的目標。

2014年,菜鳥實現了倉配一體化供應鏈服務,使消費者的貨品在出倉前的周轉時間大幅縮短,同年推出的菜鳥電子面單,提高了物流鏈上各環節信息同步的效率,同時減少了碳排放,到後來推出跨境物流解決方案正式意味著菜鳥進入了全新階段。「隨著中國當時的跨境進口的政策利好,菜鳥主要做了這麼幾件事情 : 幫助海外商家在中國建了一張跨境保稅區的倉網,同時又幫助他們在建立了海外的倉網。然後我們和主要的電商平臺在訂單履約和商家備貨這兩個主要環節,做物流系統的數字化平台基建的布局。」據菜鳥進口供應鏈總經理孫蓓蓓介紹。可以說,菜鳥在打穩基礎上面花了極大心血。

▲ ELLE.com.hk
▲ ELLE.com.hk

有了這樣的基礎,就有了如下場景實現的可能性 ——「如果消費者在天貓國際或者考拉上購買一個商品的話,它會在物流詳情的時效表上看到貨品由菜鳥香港倉發貨,或者是由菜鳥比利時海外倉發貨, 或者是由菜鳥一號保稅倉發貨,預計最快次日抵達,甚至在物流詳情上可以看到此刻我的貨品正在什麼地方,在消費者端可以獲得這樣的 體驗感。」女性對細節和體驗特有的執著,讓孫蓓蓓在菜鳥的這一成就上感到十分驕傲。

▲ ELLE.com.hk
▲ ELLE.com.hk

尤其在全球供應鏈的規模和穩固程度上,菜鳥從始至終就一直在不停改進。2021年年底,菜鳥正式啟用了位於杭州下沙的最新一代自動化智慧保稅倉。菜鳥建設供應鏈的腳步還在不斷前行。菜鳥在2021年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就宣布,在海南共建全球數字供應鏈示範區,菜鳥搭建的海南自貿港商家服務中心,有望大幅度提升自貿港的運作效率。今後,離島消費者在免稅店的提貨時間最快僅需70秒,排長隊取貨的問題將得到明顯改善。

根據《ELLE》了解到,在香港地區的部署上,菜鳥更建成了吞吐量巨大的 eHub 數字物流中樞 ,配合自由港政策下的前置頭程國際貨運,可為進入內地 市場前靈活備貨,以及特殊品類包括醫藥行業、奢侈品行業和酒水行業的搭建能力。據菜鳥香港員工 Connie 表示,最近在各類行業介紹會上提到菜鳥香港的時候,她驚喜地發現,不同商家對菜鳥香港的認知度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 ELLE.com.hk
▲ ELLE.com.hk

提升跨境物流體驗

在基於菜鳥完善搭建基礎而實現的一切可量化考察的基礎上,在消費者、 商家服務的指標優化上,就有了可行性。事實上,菜鳥今年在這些方面已經達到了很好的水準,基本上把國內物流的成本和效率,實現到了跨境業務上。春節期間,菜鳥保稅倉、出口優選倉、海外倉等備貨超 2億件,全球200多國的消費者在春節期間可實現「收貨自由」。而出口方面,菜鳥優選倉、貨通倉、 海外倉等均在春節期間保持正常運營,整體備貨量超去年同期 5倍。在西班 牙、法國、俄羅斯和巴西等國家,菜鳥保證春節期間物流時效不降級,讓海外消費者可以隨時購物。菜鳥不僅讓消費者開心收貨,也讓商家安心發貨。

▲ ELLE.com.hk
▲ ELLE.com.hk

在香港地區的購物物流體驗,也十分優秀。據菜鳥香港員工Chloe透露,從她周邊親戚朋友 身上,她從女性特有的視角切實感受到了香港一般市民生活中對依靠菜鳥支撐的電商生活方式的 接納程度。「事實上很多消費品,通過電商,無論從內地購買還是香港本地購買,速度都十分快捷。從內地購買的貨品,基本可以隔天就到;而通過電商購買香港本地商家的貨品,由於菜鳥在香港地區布置了很多菜鳥驛站,令許多由於工作繁忙而很晚歸家的年輕人,也可以在晚上立刻收到 自己的貨品。」Chloe說。

▲ ELLE.com.hk
▲ ELLE.com.hk

不斷突破的跨境物流創新者

無論從宏觀的產業布置,還是從微觀的服務細節來看,菜鳥都獲得了很大成就。菜鳥在各方 面都投入了許多,目的是支撐上層行的運作,進而維系、推動社會生活的發展。

新技術是物流增量創新的關鍵。而菜鳥正是通過數字化技術創新和平台優勢,為消費者和商家提供世界領先的物流服務。

▲ ELLE.com.hk
▲ ELLE.com.hk

2021 年11月底,菜鳥成功將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癌症輔助治療藥運抵南美。經過菜鳥打造的全球達、數字化、全鏈路可追溯解決方案,運輸的300多個小時,藥品都處在2-8攝氏度的安全溫度中。不僅如此,菜鳥還開通了馬來西亞 —— 中國的生鮮專線,通過全程冰鮮技術和先進的物流方案,將「貓山王」榴蓮等生鮮在 4小時內從吉隆坡送到中國消費者手中。

此外,菜鳥還在不斷拓展跨境電商物流服務的邊界。近年來直播行業的興起,給許多商家和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銷貨與購貨體驗,甚至很多明星都上過直播參與帶貨,其中不乏有抖音、快手這樣的火熱直播平台。在這種情況下,菜鳥也為其他直播平台所售賣的進口商品負責物流工作, 讓各直播平台的商家和顧客也能體驗到順滑、快捷的收貨體驗,更是用直播推動跨境電商的發展。

▲ ELLE.com.hk
▲ ELLE.com.hk

在物流行業之外,菜鳥在綠色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上也作出了努力,菜鳥驛站的可回收紙箱,以及菜鳥內部低碳指標的考核,塑料使用的減少等等,也是為人類社會長遠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從全球供應鏈的打造,到各環節細節服務體驗的提升,再到跳脫企業樊籬的約束謀求承擔更 大使命,這些發展步伐恰恰是菜鳥用心之處 —— 物流業就像海洋一樣,菜鳥就是海水,穩穩地承 托住在這個海洋上發展的各行各業,也促進了在這片海洋上生活的各個方面。

▲ ELLE.com.hk
▲ ELLE.com.hk

走入當下時刻的藝術

「你周末打算去幹嗎呢?」

「打算去看個展啊!」

這樣的對話,相信在很多人的生活中都會出現。確實,當下的社會生態中,參加藝術博覽會和觀看藝術展覽在很多普通的、非藝術從業人生活中的佔比開始變大。

一方面,從非常態的藝術博覽會來看,各種藝術博覽會層出不窮,舉辦的規模也十分龐大,例如剛過去的上海 ART021當代藝術博覽會滙聚了134家來自14個國 家、29個城市的頂尖畫廊參展,而同為中國藝術盛事的上海West Bund 西岸設計與藝術博覽會則迎來了18個國家、45個城市的120餘家畫廊、設計品牌和藝術機構參加。

▲ ELLE.com.hk
▲ ELLE.com.hk

更甚的是,據中國社會組織官網的統計數據顯示, 截至2020年11月2日,中國地區以「美術館」為名成功申請到「民辦非企業單位」的數量達920家。當中,以當代藝術為定位的私人美術館達到68家,僅北京、上海、 廣州三地的當代私人美術館數量就佔總量的72%(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報告)。藝術在越來越靠近我們的過程中,有着怎麼樣的故事?為此,我們以上海第一批出現的當代藝術機構──上海當代藝術館(MoCA)為例,來探訪藝術這個當下佔有極其重要意義行業的歷程。

▲ ELLE.com.hk
▲ ELLE.com.hk

初時情懷

任何行業的開拓者,既要有對未來遠矚的目光,又要有著情懷,藝術行業更是如此。MoCA 的執行館長孫文倩(Miriam)帶我們回憶了那個年代的情形。MoCA 的創立,始於2002年。在當時和她同事、著名傳媒人梁文道的一次聊天中,帶着對藝術機構盈利與非盈利的感歎,她萌發了創立一處「能和人們發生很多關係」的藝術機構的想法。「當時梁文道曾和我聊起過:『你們的這個項目,在上海人民公園裏這麽漂亮的一個位置,如果做成一個盈利項目,那和大多數的人們其實沒甚麽太大關係。』的確,全世界每一個大都市都有各自的當代藝術館,但當時中國大陸地區的城市還未曾有過,所以建立一座和大多數人們能發生緊密互動的當代藝術機構這個想法,最終落錘。」Miriam說。

▲ ELLE.com.hk
▲ ELLE.com.hk

建成後,果然如預料般受到了極大關注。當時的藝術策展熱情或許便預示了今日藝術行業策展的熱度。在當時Miriam的策劃下,一批批優質的展覽紛沓而至,《原創 —— 動漫美學新世紀》、《迪 奧精神》和草間彌生的《我的一個夢》等等,或由MoCA團隊直接策劃而成,或從國外展覽方引進中國大陸。這些享負盛譽的展覽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觀摩,MoCA作為上海當代藝術地標之一,在 迄今為止的20年裏,慢慢地改變著上海藝術生活的氛圍。

▲ ELLE.com.hk
▲ ELLE.com.hk

當下語境

以MoCA為代表的藝術機構在這20年來,很大程度上擴大了當代藝術在社會中的影響。藝術是人類通過某種特定的形式表達自己思想的過程與結果,因此它的討論範圍並無定域。如何讓藝術變得與每一時代的當下更為緊密?在擴大當代藝術影響力這個話題上,以Miriam為代表的藝術 人,除了策劃舉辦展覽,還對展覽的內容和其對人們當下生活的影響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Miriam 在MoCA的工作進入軌道後,慢慢開始從多個方面思考當代藝術和作為觀眾的人們生 活之間的關係。藝術人更加樂意「不斷地追尋更多可能性,從生活不同角度去看這個世界,甚至用 年輕世代的眼光來審視我們當下的社會,所以我們用新媒體的手段,把建築、時裝、科學作為我們 藝術探索的話題,讓當代藝術的概念範疇可以不只局限於繪畫、雕塑等等形式。」

▲ ELLE.com.hk
▲ ELLE.com.hk

帶着這種思考,後來一系列天馬行空的展覽便開始在 MoCA 亮相,從2007年的《高迪的世界 —— 建築、幾何和設計》和《阿迪達斯「共震」運動視界藝術展》、2008年的《菲拉格慕 —— 不朽的傳奇1928-2008》、2009年的《寓意非 /現實 ——2009動漫美學雙年展》,到2010年的《純真年代Stay Real Forever…… 》、2011年的《文化香奈 兒》、2019年的《迪奧小姐:愛與玫瑰》,以及剛結束的《麥卡倫「醇境之源」藝術體驗展》,內容涵蓋建築、運動、時尚、動漫、新媒體和酒類等等,不可不謂包羅萬象。

▲ ELLE.com.hk
▲ ELLE.com.hk

迎難而上

雖然一個藝術展覽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時候,僅僅是以場地、燈光、作品等元素結 合在一起,十分地精神化、概念化,但是組建展覽背後的工作卻一向十分龐大,而且 切切實實需要靠人力去實現,從前期的展覽創意、聯展的鏈接點,到中期的布展和後期的維護,都是海量工作。尤其近兩年由於全球疫情,「我們在策劃藝術展覽時,尤其是國外藝術家的展覽時,遇到了不小的困難。前期的溝通只能在線上進行,中期的藝術品在上海落地搭建也只能通過視頻請國外原展方在線協助。」

▲ ELLE.com.hk
▲ ELLE.com.hk

如果說這些影響都能靠人力去彌補,那麽,疫情對國外方展覽在中國的落地工作 影響最大的,就是物流成本的上升。「最現實的一個問題,是我們的物流運輸成本比疫情前時期將近貴了 6倍,而且在國外藝術品出關進關的過程中,需要履行的手續更為複雜。僅僅只是這些清關工作,在前期就需要兩國策展方會同有關政府機構進行溝通, 才能保證中後期實際物流過程中不會出現問題。同時,所有展品一旦落地,都需要按照規定進行防疫消毒。」除了物流成本,國外展覽的引進項目在運輸時間上也有很大的 變化,例如展品的海運時間就比以往至少多了50%,空運則因國際航班班次減少甚至偶發性熔斷,而額外平添了許多不確定性。

當代藝術行業在中國這麼過年,一路走來遇到過不少困難,但這些困難都被強大 的初心一一克服過來。未來,期盼當代藝術與人們的生活在未來會更有機地融合在一 起,構建出富有藝術感的人本主義社會。

▲ ELLE.com.hk
▲ ELLE.com.hk

建築. 未來

貝聿銘曾說:「對於一個城市來說,最重要的不是建築,而是規劃。」在這位建築大師的角度來看, 他並沒有將建築這個層面放到至高無上的地位。這個看法,似乎跟Collective Studio創辦人、荷蘭註冊建築師吳家瑩(Betty)一致。

▲ ELLE.com.hk
▲ ELLE.com.hk

疫症下誕生的建築

香港每年都有大型建築項目面世,然而於疫症之下,香港建築業亦深受影響。在淡靜之際,M+博物館卻在疫症之中誕生,這是何等的讓人欣慰。博物館對外開放時,人們走入其中,能感受它的磅礡、以及散發出來的氣度。Betty坦言,自己身處M+博物館時,確是深受感動,而博物館內有二萬多呎的展覽,正由她的公司Collective任展覽設計。談及優秀建築設計,Betty侃侃而談:「它絕不流於表面,更是和而不同的。既非來自複製性的副產品,當中卻有一絲絲張力,引領大眾反轉看待建築的角度,從而得到新的領悟。」她進一步補充:「優秀建築,不需嘩眾取寵,它亦不用扭轉世界。」

▲ ELLE.com.hk
▲ ELLE.com.hk

破格的香港建築

是的,不用扭轉世界,但優秀設計,卻又有着破舊立新的特質。但在香港這塊地少人多的彈丸之地來一項破格建築,似乎難如登天。Betty 並不全然認同: 「地小人多未必是香港建築目前最大的困難,要成就一個傑出建築作品,當中需配合其他因素,如建築條例,客戶對建築的看法等等。」Betty更稱,香港的建築條例跟隨時代去演變,過去有匯豐銀行,中國銀行這類型優秀建築,如果以現在的建築條例來策劃,亦未必成事。

▲ ELLE.com.hk
▲ ELLE.com.hk

另一方面,Betty內心一直非常敬佩香港建築界:「無論是工程師,諮詢團隊都非常專業,他們不容許建築上有一絲出錯,所以每一個細節都計得非常精準。」 有了硬件上的優秀,或許香港市場欠缺的,只是一種破格的氛圍。「我對香港未來的建築發展,抱有正面看法。因為近年有M+博物館、大館這些已完成的建築項目,足以證明香港其實是可以做到的,市場亦容納到這些優秀的破格建築。」

▲ ELLE.com.hk
▲ ELLE.com.hk

對於建築界於後疫情的使命,Betty心內其實一直抱有一團火,一個理想藍圖。她於近年見證香港冒起很多年輕建築師,自立門戶開創建築公司,當中亦有她欣賞的年輕建築團隊。「香港習慣讓一些較大規模的建築公司壟斷,我個人覺得小型建築公司或許要聚集在一起,發揮更大力量。首先得放下惡性競爭的心態,然後我希望以自己公司發起,將來跟其他小型建築公司,做一些共同合作。更冀望香港建築未來的發展,面對的不只是香港項目,而是世界各地不同的項目。」

▲ ELLE.com.hk
▲ ELLE.com.hk

物流與建築行業息息相關

要完成一項建築項目,需從世界各地物色及運送不同的建築物料。「在香港做建築,工程的速度很快,過程需與時間競賽,而時間就是金錢。由於物流業現時在內地發展篷勃,讓香港可以迅速地接收到建築物料。」Betty亦指出,香港對高質素的建築物料有大量需求,形成供求效應,變相進一步提升了內地建築物料的質素,因此優秀的物流服務絕對有助於建築設計發展。

▲ ELLE.com.hk
▲ ELLE.com.hk

談及疫情後的使命,由於Betty在大學兼任建築系客席教授,她深深感受到疫情對於大學學生來說,確是一大打擊。「在建築教育上,最重要的一環是交流與溝通,一大班建築系同學們在工作室內工作、辨論、相互交流。」但由於疫情影響,學校要暫時關閉,他們欠缺的,正是難得的見面與交流。她仍由衷希望疫情不會讓年輕一代的建築師顯得惆悵。

仍然相信,一幢建築,不可能沒有窗戶,只要有窗有 陽光,前路盡是希望,香港建築業亦然。

▲ ELLE.com.hk
▲ ELLE.com.hk

生物科技的曙光

香港在2022年的2月份,疫情邁向了最嚴峻的一個時期,醫療體系岌岌可危。前線醫護人員是這場硬仗中衝鋒陷陣的士兵們,而生物科研人員,亦絕對是無名英雄。在這兩年多的光景,他們日以繼夜,以生物科技去抵抗全球面對的困難。

▲ ELLE.com.hk
▲ ELLE.com.hk

偉大的幹細胞治療

從事生物科技研究的雷雅萍(Cathy)博士同樣一直在疫情中奮鬥,正努力為器官受損的新冠患者尋求方法,利用幹細胞治療,讓患者重回健康生活。Cathy 的團隊就曾經成功研發一項個人化幹細胞療法,以病人自身的神經幹細胞,用專有的納米技術來提取,然後放回受損的地方,繼而進行修復。這個創新的革命, 主要針對神經腦退化疾病,幫助認知障礙症、 中風以及柏金遜症的患者。「大腦疾病,大多關於腦細胞的退化及死亡。如果能夠利用幹細胞 去做修補,簡單舉例來說,就好像植髮一樣。 而最終目的,不但可以延長患者壽命,更能改 善病人的生活質素。」Cathy細心解釋這一項技 術的成就。

▲ ELLE.com.hk
▲ ELLE.com.hk

當越多人願意加入科研行業,其實正意味着科研將取得更大成就,部分病患於 將來不會犧牲其性命。從 Cathy 口中得知,在2019年公佈的數據中,於香港從事 科研的技術專才大概有三萬五千人。「這個數字比起鄰近國家或地區,都是比較低 的。我認為香港可以創造一個較好的生態系統,讓科研人員得到更多機會。因有時 候政府會在最初的科研階段提供支持,但去到中後期,未必盡然。」Cathy 認為香港在科研上,絕對有能力領先亞洲其他地區,前題只要改善到整個生態系統的大環境。「因為我覺得無論再好的技術,但沒有政府推動至『落地』,一切都淪為紙上談兵。」她以無人駕駛技術來作解說,指出在港一直處於灰色地帶,沒有致力推動, 法例上亦不認可,最終技術變相會遜於其他地區。

▲ ELLE.com.hk
▲ ELLE.com.hk

一直尋求進步空間

儘管在生態系統上有待改善,Cathy仍大力讚賞香港科研的學術成就,認為一向擁有很高水平,推出過很多世界知名的發表。「可借的是,在商業市場上,它存 在一個空隙。導致最終研究出來的技術,在市場上未必需要,應用性相對較低。至 於如何去打破這一層空隙,其實仍需要下很多功夫。」這亦是一眾生物科技人員一 直在努力的事。

▲ ELLE.com.hk
▲ ELLE.com.hk

從前坊間總有一些疑惑,女性成為科學家?行不行呢?Cathy指出:「在六、七 年前的科研界,主導市場都是男性,現在則是越來越多女性加入這個行業。近年更 慢慢證明了女性在科學上的成就,女性有一特質,就是非常細心,絕不遜於男性。 而作為科研人員,我們需懷有不怕失敗的心態。研究一個創新科技,過程重重複複,必然遇到數之不盡的困難,具備正面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

▲ ELLE.com.hk
▲ ELLE.com.hk

醫療物流的挑戰

由於疫情肆虐,全球各個城市對藥物及疫苗的需求量大增,香港亦然。Cathy認為對醫療界來說,有一個系統性的物流鏈塊,是相當重要的。就以新冠肺炎疫苗為例,它需要冷凍冷藏供應鏈來運輸,即疫苗必須儲存在攝氏 -70 ˚ C 的運輸箱內,否則會影響疫苗質素。而一般醫藥產品,亦需要低溫物流鏈處理,運送幹細胞更需低至-160 ˚ C!難怪Cathy多次指出醫療界對物流要求極高。「物流 鏈中的溫度、濕度、究竟可否準時準確送抵。當中只要有一個細節出錯,都對藥物有很大的影響,破壞藥物品質。」疫情下對於醫療物流來說,相信亦是一大挑戰。

▲ ELLE.com.hk
▲ ELLE.com.hk

疫情下,的確為各行各業迎來了很多挑戰。而Cathy樂於見到大眾對Biotech 的關注度相對提高了,對追求健康的意識,亦變得越來越強。舊年代當疫症來到,有市民曾用板藍根治病,飲醋殺菌。然而在這次新冠疫情下,人們的醫療常識大大提高,知識不再貧乏。大抵於疫情下,全球一同上了一堂保貴的醫療課。

推薦閱讀:

《ELLE》編輯分享5個疫情下的生活小習慣

【專題】疫情下的3種愛情:情侶的日常/夫妻的世界/分手的結局



Follow us on:

  • Facebook: elleOnlineHK

  • Instagram: @ellehongkong

  • YouTube: ELLE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