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效應】疫情阻礙社交發展 關注幼童情緒健康

新型冠狀病毒病肆虐逾兩年,疫情打亂了不少人的生活日常。早前,第五波疫情來襲,確診數字大幅飈升,大家盡可能都足不出戶,留家抗疫。這邊廂成人在家工作,那邊廂孩子則進行網上課堂,無論成人或小朋友都承著不的精,社交及情緒健康均有所影響。

語言發展及社交能力受阻

學前成階段的三至六歲幼兒,需要透人際關的建,訓溝通和表能力,以及培養同理心。校園是提供以上體和訓練的理想環境,讓小朋友透過群體活動及遊戲,學語言和社交能力。然而,疫情的出現不單只令學校停課,連遊樂場、公園、沙灘、圖書館等文娛康樂設施都需要關閉,小朋友長時間被困家中,鮮有與其他人溝和互動的機會,窒礙了學前兒童的成長發展。

在公眾地佩戴口罩已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但這卻是影響兒童語言發展的其中一個因素。我都知,聲線、面部表情、肢體表達等輔助能有效促進說溝通與表達,惟因佩戴口的關係,小朋友無法見到對方的口形和面部表情,亦無法辨別對的情緒,這對學習語言無疑是一種障礙。

本人曾接觸一位性內向的四歲小女孩,她對陌生環境感不安,在學校內不曾說話。第五波疫情前,她已能輕聲回,情況有所改善。可是復課後發現她又打回原形,需要再重新建立自信及與人相處的技巧等。

關注孩子情緒 提升專注度

疫情關係,孩子外出玩樂的機,無法如常跟同學和朋友建立人際關係,影響個及社交。長時間困於家中,孩無可避免會引起負面情,容易感到沉悶和煩躁。家長應加倍留意女的情,透過傾談、互動遊戲等營造優質親時間,從中培養孩子的能力。

多與子女傾談

家長應細心觀察子女,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尋找與子女傾談的機,聆聽孩子的想,表同感理解。

善用身體接觸表達關愛

多以孩子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感受,耐傾聽。適時抱抱孩,善用身體接觸表達關心與愛護。

 

從遊戲中學習

多元感官刺能啟,提力、專注力、創意甚。家長可以與小朋友多進行家居小遊戲,如玩鏡子遊戲,與小朋友扮不同的情緒樣子;角色扮演遊戲,如醫生病人;善用家裡現有的東西,敲打不同物件,猜猜敲了幾聲,或正在敲什麼物件;另可玩桌遊、黏土泥膠、串珠、繪、積木、講故等,從遊戲中學習。

 

豐富學習體驗

往往能啟發孩子的學習動機,配合適切的學習模式效果更為顯著。在情況許可下,家長可陪朋友多元、有趣的學體驗,例如多到公園、遊樂場、博物館等,學習書本以外的知識。多陪伴、常鼓勵,實踐互與多元體驗。

 

本文由香港小童群益會陽光校園幼稚園駐校社工服務  隊長賴雪瑩撰寫提供。
©香港小童群益會 授權轉載

 

想追蹤更多最新最好的親子資訊?請瀏覽我們 親子頭條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