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篩查 增治愈 減成本

癌症篩查 增治愈 減成本
癌症篩查 增治愈 減成本

癌症是香港市民健康的頭號威脅,其實癌症的演變過程漫長,由原位癌到侵入性癌症,再演變轉移性癌症,一般需時數年至數十年。如果在初期能夠檢驗出來並治療,將大大提升治愈的機會;也有助減低治療成本。因此不同醫學團體和病友組織均希望政府當局能夠推動全面癌症篩查。

香港精準腫瘤醫學會主席、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區兆基舉例,「以肺癌為例,約七成人確診時屬第三或四期,其實當中最常見的非小細胞肺癌,第一期的治愈率有92%,第四期只剩5%,大腸癌情況亦相近。」至於醫療費用,研究顯示,在確診後7至12個月期間,一期肺癌治療成本不足5萬美元(約39萬港元),四期個案則近17萬美元(約132萬港元),相差甚遠。

區兆基
區兆基

健康教育亦見不足

事實上,香港的癌症篩查比西方國家落後,例如大腸癌在美國於1980年已開始有篩查,香港則於2018年方實行;2013年美國推行肺癌篩查,香港至今仍未有相關先導計劃。區兆基補充,「即使政府沒有提供篩查服務,有能力負擔的人士也可以自費做檢查,可惜是癌症的宣傳教育不足,市民並不知道自己應該做篩查,到出現徵狀才求醫,往往已經太遲。」

拯救整個家庭

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主席王天鳳表示,「在乳癌方面,沒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比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更多,若乳癌篩查同樣如先導計劃般只顧及高危群組,或令不少患者錯失治療黃金機會。」同路人同盟秘書陳偉傑指出,「早前香港肺健康月活動為30人免費照低劑量肺CT,結果篩查出一名第一期肺癌患者,現已接受治療和康復中,不但救回一條命,也拯救了一個家庭。」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認為,「早期肺癌沒有徵狀,到出現徵狀大多已達晚期。早發現早治療十分重要,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肺癌篩查。」

癌症篩查
癌症篩查

大灣區合作研究

歐美的研究已證實,肺癌、大腸癌、乳癌和子宮頸癌篩查具成本效益,惟香港政府需要本地研究證據,才會考慮先導計劃,下一步方正式推出癌症篩查。區兆基希望篩查和本地研究可同步進行,一方面找出早期患者,另一方面待有研究結果再調整篩查計劃,「此外,研究可連同大灣區一同進行,有助加快研究進度,並吸引更多生命科學創科公司投入更多資源去研發篩查技術。」

篩查技術提升

近年癌症篩查技術不斷提升,創傷性減低,成本效益提高。區兆基稱,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為近年較新的基因檢測技術,現時常用於晚期癌症以制訂個人化治療,「它有潛力可用於癌症篩查,小量血液樣本便可一次過檢測多種致癌基因或基因突變。另外,人工智能也有助從電腦掃描影像篩選高危個案,提升篩查效率。」

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健康/癌症篩查-增治愈-減成本/363413?utm_source=yahoorss&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