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顯價值 職場文化要「扮工」?

【經濟日報專訊】不少商企有已上岸的資深員工尸位素餐,實際上「扮工」的主角隨時令人意想不到,研究發現這包括地上近4成的工蟻,以及靠繁忙彰顯個人價值的千禧世代。 不過,工蟻是為社群奉旨偷懶,人類卻是礙於職場文化迫着扮工,終歸有害無益,卻改變需時。 亞利桑那大學最近依靠彩色記號,發現不論螞蟻品種,原來平均約4成工蟻終日於巢穴繞圈、整理蟻群儀容等,似乎無所事事,其實是備用蟻力,待實幹同輩傷亡時會即時替補。 僱主不會高薪養閒人,職場亦沒彩色標記剔除績效考核的偏見,僱員惟有努力扮工。本地論壇稍早曾有網民公審罪大惡極的加班狂同事,抱怨受拖累無法下班,怕連健康都賠掉,人人同仇敵愾。 愈年輕愈傾向「扮忙」 市場研究公司Market Probe International前年曾調查環球28國共逾1萬個成人,發現愈年輕愈傾向扮忙,嬰兒潮世代僅26%會扮,34歲以下千禧世代已增至51%;中國、日本、新加坡等亞洲人普遍內心掙扎,既想放慢步伐,又不得不依照繁忙就是好的教條白忙一場。 當連整齊的辦公桌也可受批評,就知年輕人、亞洲人為何尤要扮忙。哥倫比亞大學市場學學者Silvia Bellezza去年底指出,人們於現今知識世代,要改靠扮忙來營造自己坐擁僱主客戶所需技能、深受市場渴求,甚至看到免提聽筒、靠超市送貨等繁忙表徵,聯想到有地位。美國傳訊學者Ann Burnett研究都過去半世紀的信件後,發現人們現時連度假時都常自稱繁忙。 不過,史丹福大學學者John Pencavel早曾指出每周工作超過55小時,近乎不會再有額外生產力。波士頓大學學者Erin Reid研究一家要求員工全情投入、隨時應召的環球諮詢公司後,亦發現工時長不等於績效高,想要多點閒暇的人卻要靠陽奉陰違避免受懲罰,令工作狂神話、職場瞞騙文化持續。 日本現時有扮工神器,以人臉識辨技術,當老闆靠近時自動跳回工作視窗,也有人力專家稱,職員不敢填寫太多空檔,令同事難以聚首一堂商議要務,顯然皆非好事。 改變工作模式增效率 Bellezza認為,僱主及經理應由聚焦下屬留在公司多久,改為關注他們交出了甚麼,做得繁忙本身不應是優點。 為免下屬為取悅自己來磨爛蓆,愈來愈多商企開始容許利用Google Hangouts、雲端硬盤等既有科技促成彈性上班、居家工作,只要能完成工作,甚麼假期、福利都可有,本地資深廣告人曾錦強旗下Secret Tour Hong Kong正讓員工分批放長達一個月有薪假,免員工透支、傷害客戶利益,有損公司表現,更曾成為全城佳話。 港企實應深思,與其使員工扮忙,何不改變工作模式,讓員工既能多休息回氣,又有效率,替公司帶來實質貢獻?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