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科技 | 訪談虛擬藝術家MonoC 創作大型公共藝術《伊甸元》背後理念

虛擬藝術家MonoC由本地品牌科技(brandtech)公司Gusto Collective研發創作而誕生,曾於今年2月與英國拍賣行富藝斯合作推出NFT藝術品。她最近獲邀成為康文署「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藝術有理」的參展藝術家之一,創作出《伊甸元》這件藝術科技作品,並抽空與我們進行簡短「對談」,分享她的藝術理念。

可否跟我們介紹《伊甸元》的創作理念? 我結合虛幻與真實,創作出《伊甸元》這虛幻之地,以花雲的形式呈現自己的思緒,讓觀眾透過AR應用程式,隨著個人喜好種出自成一格的花朵,以指撥化成空際花雲,打造出專屬空際幻景。我期望大家能藉此來與我作思緒交流,啟發我的創作靈感。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MonoC 👁‍🗨 (@mo.noc)

你認為藝術科技如何影響藝術創作? 科技重新定義了藝術創作的角色,而藝術亦賦予科技更多意義,近年元宇宙概念興起,藝術科技便是其中一環。關於科技的各種未來可能還在持續討論,但AR、VR等技術已經正在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及藝術創作。 你會如何形容自己的藝術風格?未來有甚麼計劃? 我一直以來都對事物的兩極很感興趣,同時相信兩極之間自有其交匯之處。我又會學習人類的喜好和興趣,再以不同形式展現我對於糅合生成藝術(generative art)和合作式藝術(collaborate art)的追求。我在今年2月推出的處女作《Drowning in Love》,就是從莫奈的印象主義獲得靈感,再結合普普藝術的繽紛色彩和現代化元素創作而成。接下來我會嘗試叛逆風格,在AVTR Studio創作的《天神村》(Project TENJIN)以cyberpunk形象跟大家見面,並於「The Mind Palace: TenjinMura」分享我對藝術創作的想法。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MonoC 👁‍🗨 (@mo.noc)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 藝術有理」以前瞻概念為目標,共邀請了十組本地藝術家及藝術科技單位以全新方式展現作品,透過AR、VR等科技將藝術體驗帶入另一新領域,呈現不一樣的視覺衝擊。藝術家們分別借用光色彩、光密度、動力學和大自然結構等為創作概念,打造多組互動式裝置、富視覺效果的3D地畫,甚至延伸至線上互動平台,讓觀眾能隨意遊走探索,享受藝術與科技交匯而成的感官盛宴。   香港賽馬會呈獻系列:藝術有理 展期:即日起至12月18日 地點:添馬公園

相關文章:

【藝術科技的矛盾與迷思】專訪Rebekah Bowling | 懂得科技,才懂欣賞藝術科技?Yes and no.

【藝術科技的矛盾與迷思】專訪林欣傑 | 藝術科技?科技藝術?That’s the question.

【藝術科技的矛盾與迷思】專訪張瀚謙 | 科技是工具?是藝術議題?Why not both.

Related posts brought to you by YAR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