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死亡人數創五年新高 狗牙嶺獅子山屬意外黑點 專家:勿掉以輕心 只顧打卡易失足

消防處指,今年首9個月有687宗攀山事故,導致401人受傷、18人死亡。(圖片由消防處提供)
消防處指,今年首9個月有687宗攀山事故,導致401人受傷、18人死亡。(圖片由消防處提供)

【Yahoo 新聞報道】2022 年行山失蹤、死亡事故頻仍,消防處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首三季有687宗行山攀山拯救事故,導致18死,死亡人數破近五年紀錄,亦較去年同期8人死亡增逾一倍;意外黑點方面,狗牙嶺的行山事故最多,今年首9個月達19宗,其次是深受新手歡迎的獅子山。有專家提醒,狗牙嶺是行山界的「考牌路線」,需要有經驗、體力和攀爬技巧,新手不宜挑戰。

疫情三年,更多市民在香港遊山玩水,但行山死亡人數越來越多。消防處提供資料顯示,今年首三季有687宗攀山拯救事故,導致401人受傷、18人死亡。去年同期則有720宗攀山事故,導致458人受傷、8人死亡。今年行山死亡人數也是過去五年之冠。

攀山拯救事故數字
攀山拯救事故數字

在眾多行山地點中,位於南大嶼山郊野公園的狗牙嶺最多意外發生,今年首9個月已經有19宗。其次是港人行山熱點獅子山及西貢蚺蛇尖,分別佔17宗及8宗。消防處補充,黃龍石澗、彌散石澗、橫涌石澗、屏南石澗、大城石㵎、雙鹿石澗及吊手岩等,都屬於風險較高的攀山地點。

較常發生行山事故地點
較常發生行山事故地點

立即下載Yahoo新聞APP

行狗牙嶺需手腳並用 「獅子頭」沒欄杆

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雷雄德指,狗牙嶺高539米,是香港最難行的山嶺之一,行山界俗稱「考牌路線」。沿途險要地方包括「一線生機」、「閻王壁」,不時需要手腳並用攀爬。他分析,狗牙嶺無中途退出路線,一旦行山人士體力不足,恐增意外風險;蚺蛇尖則高468米,一般由赤徑起步上山,中途亦難以退出,加上山勢陡峭,考驗行山人士體力。

西貢的蚺蛇尖上山的道路陡峭,成為今年第三多登山事故地點。
西貢的蚺蛇尖上山的道路陡峭,成為今年第三多登山事故地點。

他續稱,獅子山是較易路線,亦是第二多事故地點,或與行山初哥掉以輕心有關。獅子山上山梯級多,需要一定體力;山頂「獅子頭」周邊更沒有欄杆,若登頂後只顧拍攝打卡,容易失足受傷。雷雄德呼籲行山新手報讀山藝課程,學習閱讀地圖和急救知識。有行山經驗者也應先評估身體狀況及能力,即使僅數月沒做運動,都可致肌肉流失而影響戶外運動能力。

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雷雄德指,行山新手應先報讀山藝課程。(受訪者提供相片)
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雷雄德指,行山新手應先報讀山藝課程。(受訪者提供相片)

消防處:15 教官組拯救支援隊

消防處補充,現時攀山拯救專隊有七支分隊,分別駐守在七間消防局(西貢、梨木樹、筲箕灣、石硤尾、馬鞍山、大埔東及大澳),每分隊約有30名攀山拯救專隊隊員。在支援方面,約15名消防及救護學院教官組成攀山拯救支援隊,負責提供技術和行動支援。處方表示,會因應實際需要,適時調配行動資源,以應付日益增加的攀山拯救事故。

消防處攀山拯救專隊有七支分隊,分別駐守七間消防局。(圖片由消防處提供)
消防處攀山拯救專隊有七支分隊,分別駐守七間消防局。(圖片由消防處提供)

行山以外,今年遇溺死亡數字更高。消防處最新數據顯示,今年首9個月有92宗遇溺事故,導致31人受傷、44人死亡。

遇溺事故數字
遇溺事故數字

【消防處提供行山貼士】

1. 遠足活動前小心計劃行程,結伴同行,切勿單獨行動

2. 帶備充足裝備

3. 留意天氣報告

4. 不應亂闖密林、山澗及靠近懸崖邊緣或嘗試攀爬峭壁

5. 應根據自己體力及經驗,計劃適當的行程,量力而為

6. 帶備足夠飲用水及乾糧

【消防處提供水上活動貼士】

1. 應盡量在日間進行水上活動

2. 事前訂立合適路線,以進行補給、休息或折返

3. 留意天氣報告

4. 穿着合適救生衣、助浮衣或配戴戶外水上活動裝備

5. 結伴同行,互相照應

6. 保持警覺,常常留意天氣及海面變化等

7. 帶備足夠飲用水及切勿飲酒後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