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長者自評較能應對疫境

港大調查發現,54%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家庭應對困境程度能力高。圖為曾雁東(左一)、王文炳(左三)及林大慶(左五)。(黎忞攝)
港大調查發現,54%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家庭應對困境程度能力高。圖為曾雁東(左一)、王文炳(左三)及林大慶(左五)。(黎忞攝)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對不少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壓力。有調查發現54%人認為自己的家庭應對困境的能力高,而收入愈高、年紀愈大及教育程度相對較高的人士,自評應對困境能力愈高,相反,年紀愈輕、家庭收入愈低的人士,自評應對困境能力愈低。有學者認為,因收入高人士資源多、年紀愈大的人士亦經歷沙士,有經驗應對疫情。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賽馬會智家樂計劃」,早前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在今年2至3月訪問了7,000多名成年市民,以0至10分評分,有54%人自評為7分或以上,即應對困境的能力相對高。

高應對能力者抑鬱較少

調查又發現,自評應對能力高的受訪者,多為年紀大、收入較高、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士。在55歲至65歲,及65歲或以上的組別人士,各有65%人自評為應對能力高;大專學歷或以上,以及家庭收入為4萬元或以上人士,各有60%人自評有高應對能力。高應對能力人士受焦慮或抑鬱症狀困擾的比率亦較低。

「賽馬會智家樂計劃」項目調查研究員、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護理學院副教授王文炳估計,由於高收入人士資源較多、年長人士的經歷豐富,亦經歷過2003年沙士,亦有家庭及朋友支援,而較年輕人士不少是學生、剛畢業人士,疫情對他們的打擊較大。

雙職夫婦照顧小孩壓力大

該計劃合作夥伴、香港青少年服務處紅磡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主任曾雁東指,不少年輕家庭為雙職家庭,可能家中有年幼子女,疫情期間經濟狀況改變,幫助照顧年幼孩子的長輩或因疫情減少外出,令他們承受不少壓力,有人或要與伴侶配合,以「天地更」輪流照顧小孩。

調查亦反映自評其家庭應對困境能力為低或中的受訪者,相對高應對能力的人士,較不願意參加由社福機構提供的面對面服務,以促進家庭關係。該計劃項目調查研究員、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社會醫學講座教授林大慶表示,結果反映網上的家庭服務不可缺少,而且可增加他們對面對面服務的認識。該計劃團隊開發了免費的「智家樂樂通」網上平台,當中有網上問答遊戲,亦鼓勵他們在社交媒體對家人表示感恩之情。

港大調查發現,相對年長人士,年紀愈輕的人士,自評其應對困境能力愈低。
港大調查發現,相對年長人士,年紀愈輕的人士,自評其應對困境能力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