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事故多 界線唔清楚 政府只諮詢「無實際改動過」

消委會近年接獲醫學美容投訴
消委會近年接獲醫學美容投訴

【本報訊】醫學美容風氣盛行,惟每年均發生不少事故,包括2012年曾發生DR醫學美容集團為顧客進行打針療程,造成一死兩傷嚴重事故,其後港府於2017年向立法會提交《醫療儀器條例》建議和《私營醫療機構條例草案》,惟一直無下文,至今仍未就醫療及美容分清界線,消費者安全未受保障。

大律師陸偉雄坦言,現行法例對醫美療程的監管不足,仍未就提供美容服務的機構制訂相應制度。港府雖然有積極諮詢業界人士如何保障消費者,惟「一直只停留在諮詢階段,無實際改動過」,冀當局加快腳步,立法才可立竿見影。若有美容機構誤墮法網,「可能要坐10年8年,咁一定會好得人驚,無人敢再亂嚟!」

倡事主向醫委會投訴 尋求民事索償

對於事主X,他說:「仍然有好多嘢可以做」,當中涉及醫生「好明顯有專業操守問題」,包括醫生不可以私下收取顧客金錢,而要經美容院,建議X向醫務委員會投訴。至於注射手法疑有誤,X可民事索償,向醫生追討因其失誤、出錯等而導致的損失。

此外,陸偉雄指涉事美容公司在社交網絡平台「賣廣告引人注意」,聲稱產品成分為透明質酸,若X能證明當中成分並非透明質酸,即屬產品與推銷內容不符,亦可向海關舉報。

消委會亦稱,早於2016年發表研究報告,倡議為醫療美容引入新的規管制度,除清晰定義「醫療美容」外,更建議設立明確的牌照制度,落實風險管理、質素控制,以及循規審查。該會促政府重新檢視醫學美容行業的情況,並適時加強規管,以及盡早引入合約冷靜期。消委會由2019年至今年上半年共接獲846宗涉及醫學美容的投訴個案(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