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一般畫班 綫條聯想展創意

【晴報專訊】身為家長,你對幼兒的畫作有甚麼想法?期望他們畫得像樣?採訪過不少兒童畫室,若課堂過後,每位豆丁都是捧着一幅與其他學生差不多的畫作出來,縱使用色、構圖畫得頗像樣,但當中又有幾多屬個人創意? 曾參與商業電台節目《芝See菇Bi Family》漫畫及人物設計的伍尚豪(Peter),其筆下的「苦榮」和「小苦妹」至今仍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本身亦是一位資深插畫課程導師的他,有十多年教導成人及兒童繪畫經驗。現時他分別教導三至六歲和七至九歲兩組兒童畫班,十多位不同年齡的孩子,就算在同一主題下,位位的畫作也不同,就算技巧不一,也是小朋友的筆觸,Peter不是介入太多。 棄臨摹重啟發 三至六歲的學習差異大,難免各人的繪畫技巧也不同。但見Peter在各本小朋友的畫簿畫上簡單而不同的單綫,由他們自行聯想甚麼再畫出來:年齡稍長的很快便知道想要甚麼,自己加上不同綫條構圖,Peter會提議他們多想背景、用色;有小孩望着綫條不明所以,他便着對方不妨將畫簿轉往不同方向,試圖找出不同的構想。有孩子很快便畫出卡通人物,他亦順着其想法,滲入一些着色技巧等,這種用綫條授畫的形式,他覺得可加強幼兒的變通能力。「其實,有些學生較抗拒用這種綫條繪畫,不過當一班孩子一起做,互相影響下,很快都明白怎樣去創作,而人人都可畫出不同東西;而有了基本綫條後,基本上將來畫圖形,構圖會特別些,可變其他物件的能力亦高些。」 Peter自言,不論教成人或是小童,首重給予學生自由度,才可令他們有滿足感:「我很少先畫一幅畫,要學生跟着畫,主要想啟發性大些。」他說用簡單綫條開始讓幼兒學繪畫,是想激發他們的創意,懂得換轉角度看綫條,自有更多不同創意念頭。 引導靈感啟航 有創作意慾,配合想像力,還需要技巧配合。至於七至九歲的組別,不論抽象,還是具象畫,Peter都會滲入教導技巧。「有時候我會叫他們寫生……一個月四堂,首堂會教技巧,學風景畫;第二堂實物寫生、第三堂做創意漫畫,或者做本故事書;最後一堂便是名畫欣賞。」 Peter希望幼兒透過訓練,也可將想畫的眼前物表現出來。首先幼兒該先學習用乾性顏料粉彩,皆因小手指易握緊塗抹着色。「接着才用木顏色,因為填色較粉彩難一點。最後才用水彩,因為技巧控制最難。」而透過綫條聯想,學習色塊、填色技巧,甚至些少筆法等,不是要幼兒畫具像圖畫,而是鼓勵他們盡力畫出來,享受滿足感。他補充班中有孩子年紀小,手眼協調未能配合,畫出自己想要的東西,他便將小朋友畫得到的綫條,引導他想像一些東西。像有三歲多的小人兒畫了一個黃色、圓形的東西,甚至Peter也不明所以,反問他是甚麼,簡單一句「檸檬」,Peter便提議:「那麼畫一個檸檬人好嗎?」接着,小朋友像抓住一些靈感,創作一個有手腳的「檸檬人」。「我不是放技巧很高,反而想小朋友有創作力。愈小教技巧,反而是種障礙,影響他們將來繪畫,覺得便是小時學的那一套……我有滲透一些技巧,教他們怎樣畫得靚,不過只佔很小部分,因不想框死他們做一種技巧。」 撰文、攝影:羅惠儀 編輯:余敏 設計:梁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