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食滯 3大招

預防食滯3大招
預防食滯3大招

過時過節,不少長者會大顯身手,炮製美食與後輩分享,但往往自己都吃得太多。年輕人慶祝則愛吃自助餐,事前留肚,一開始亦會狂吃冷盤。註冊中醫師陳翠萍指,不少人最後都因食滯而求醫,「避免食滯,最基本應定時定量進食,並以七分飽為限。」

節日較常出問題,除了應節食品一般較難消化,或者太豐盛屬「肥甘厚膩」之外,吃得太夜也是問題之一,例如開派對、飲宴都食吃到晚上10時之後,小朋友和長者消化力較弱便易出事。吃自助餐的話,留肚而長時間胃腸空虛,加上生蠔、刺身等冷盤冷冰冰,腸胃就會難以運作,「因為身體需要先消耗大量能量為食物提溫,因此會影響消化。不妨以半碗熱湯作為自助餐的開始,暖一暖腸胃便可減少問題發生。」

預防食滯3大招
預防食滯3大招
預防食滯3大招
預防食滯3大招

普洱加陳皮

處理食滯,陳翠萍推介普洱茶,因為普洱茶是經過發酵的熟茶,有消滯化膩的功效,「同時可以加一塊陳皮,陳皮本身可以理氣,疏通一下阻塞的胃腸道,而質素較好的陳皮的橘絡也很有用,橘絡即橘皮中白色的囊,中醫亦會用以入藥,有通絡化痰的作用,食滯時會生熱生痰,橘絡便有助化解。」此外,焦三仙——焦神麴、焦麥芽及焦山楂亦是消滯良方,煎水飲用就如增加消化酶幫助消化。

四子散作外敷

除了「內服」,中醫也有外用的方法幫助消滯,便是「四子散」。陳翠萍教路,將白芥子、紫蘇子、萊菔子及吳茱萸放入布袋混合,然後用微波爐加熱,或先用白鑊炒熱再放入布袋中,在下腹或接近肚臍位置稍熱燙一下。「這些藥材有溫中散寒的作用,對於食滯後排便不暢、肚脹胃頂人士特別合用,溫暖胃腸道可幫助蠕動,能夠放屁、大便的話,氣便會暢通。熱燙時要注意溫度,避免燙傷皮膚。」另外,吃飽後搓搓肚子,也是一個外在的方法幫助腸道蠕動,「摩腹會變大肚腩只是迷思。曾有病人經常食滯,原來他晚飯之後常蜷曲在梳化角落看電視、玩手機逾1小時,當然會消化不良!」

預防食滯貼士

定時定量:必須有早午晚三餐,勿等到肚餓才進食。若要奉行168斷食法,亦應定時定候進食三餐,不建議在這8小時內大魚大肉。

七分飽:「胃以通為用」,脾胃就像一個引擎,需要有空間才可運轉,吃十分飽就會難以運作。
慢嚥細嚼:脾氣需要回氣消化,吃得太急容易過多。另外,若非慢嚥細嚼,即代表將牙齒咀嚼的工作交給了脾胃,需要更多氣血去消化,對身體負擔便更大。

陳翠萍最後提醒,如果吃些少東西便很快飽,覺得「頂頂哋」,就可能是食滯令脾胃變差,正常一兩天便可回復正常,但如果持續整個星期,胃頂兼且噯氣有腐臭味,就需要求醫。

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健康/預防食滯-3大招/357925?utm_source=yahoorss&utm_medium=refer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