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頸癌 可年輕發病

頭頸癌 可年輕發病
頭頸癌 可年輕發病

兩日後(7月27日)是「世界抗頭頸癌日」,頭頸癌涵蓋了由鼻竇至下咽等多個部位的癌症,由於影響到外觀和功能,治療上甚具挑戰性。當中舌癌可以年輕發病,大眾應做好預防工夫,並多加留意相關病徵,早發現早治療。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陳少康表示,頭頸癌是一系列頭頸部位癌症的統稱,「包括鼻咽、口咽、下咽、喉嚨、鼻竇,還有口腔,如口腔內黏膜、牙肉、嘴唇、舌頭等部位。而腦部、面部的皮膚則一般不包括在頭頸癌內。」香港則以鼻咽癌、喉癌和舌癌較常見。

鼻咽癌未必流鼻血

不少人以為鼻咽癌患者會流鼻血,其實鼻血並不常見,較多會有鼻血輕微倒流,早上吐口水的話會有些少血絲,陳少康續指,「最常見反而是聽力問題,因為腫瘤常出現於耳咽管出口位置附近,阻塞耳咽管,令患者聽東西不清晰,好像乘搭很高速的升降機之後的感覺。如果徵狀一直維持多日便要小心。」如果腫瘤很大,就可能鼻塞;若穿過頭骨話,就會有面部麻痺、頭痛、複視徵狀。
喉癌出現於聲帶,患者會持續說話聲沙;但若位於聲帶以上或以下範圍便較難察覺。

頭頸癌 可年輕發病
頭頸癌 可年輕發病
頭頸癌 可年輕發病
頭頸癌 可年輕發病

早期手術或電療為主

治療方案視乎癌症期數和腫瘤位置而定,較早期主要靠手術和電療,陳少康指,「口腔等較易接近的位置,可以手術處理;但如果位置較深入,或者手術會帶來很大創傷,就會採用電療,盡量保存器官功能。近年治療亦會糅合化療,如前置式化療令腫瘤縮小再做手術,又或與電療一同使用產生協同效應。」若病情已擴散,傳統上有化療和單克隆抗體藥物,近年則加入免疫治療,可以單用或與化療一同使用,提升療效。

一名70歲的患者,二十多年前患鼻咽癌,以電療和化療處理,雖治好但留下嚴重後遺症,頸部萎縮變硬、聽力下降。去年喉痛求診,耳鼻喉科醫生發現左邊扁桃腺有腫瘤,檢查確定是鱗狀癌,並非當年鼻咽癌復發。考慮治療方案時,若手術切除創傷會很大,即使補上皮瓣又因為頸部血液循環欠佳未必可愈合;可是再施以電療的話,則令頸部血管有很大出血風險。幸好檢查發現免疫治療適合使用,患者接受兩劑注射後已毋須再用止痛藥,今年

2月腫瘤更完全消失,惟曾出現皮疹副作用,一度要暫停治療,但現已繼續且情況理想。
陳少康認為免疫治療仍在起步階段,現約兩至三成患者可以得益,相信還有很大進步空間。科學家亦正研究白血球表面的蛋白,如何調控免疫反應去得到更佳療效。

做好預防工夫

頭頸癌發病年齡雖以中年或長者為主,但個別如舌癌則不乏三十多歲患者,因此應及早做好預防工夫。陳少康建議,「不要吸煙和喝酒、不吃檳榔,如果牙齒常咬損口腔就要找牙醫處理,並注意口腔衛生。另外,HPV亦是頭頸癌成因之一,可考慮接種疫苗。鼻咽癌的家族遺傳性很強,如有家族病史應定期驗血檢測,有助及早發現。」

原文刊登於 AM730 https://www.am730.com.hk/健康/癌症/頭頸癌-可年輕發病/33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