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女性在表演藝術舞台】專訪喬楊:為舞蹈傾注大半生的專注純粹

藝術是一種交流的過程。藝術家以他的眼光看世界,再傳遞給各個觀者,繼而引發不同的共鳴與感受。表演藝術更存在著可一不可再的時間性,台上表演者與台下觀眾的交流,每秒鐘都在流逝與改變,每秒鐘都是兩者的「一期一會」。今期我們邀請了三位來自表演藝術不同界別的傑出女性,分享她們對表演的熱愛、業界現況的見解,以及她們如何看女性在表演藝術界的定位與角色。

香港女性在表演藝術舞台

專訪張貝芝:即興敢試爵士樂 專訪甄詠蓓:以劇場連繫人心

 

專訪喬楊 為舞蹈傾注大半生的專注純粹

在這人人談論元宇宙、slasher的世代,多元發展、跨界涉獵似是常態,只專注一門然後鑽研至極致的,反倒變得罕有。而這正是已屆58歲、仍活躍於舞台之上的舞蹈家喬楊選擇的路。 喬楊生於陝西,12歲開始習中國舞,至23歲那年出於對現代舞的好奇,到廣州報考廣東省舞蹈學校現代舞班,一考就考上,因為有感現代舞更能讓她「抒發自己」,於是轉習現代舞。天賦加上孜孜不倦的勤勉鍛鍊,她三年後即獲巴黎舞蹈大賽「現代舞雙人舞金獎」,兩年後創立廣東現代舞團,是中國第一批現代舞者。她於1996年加入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至今已26年。若從第一天踏上現代舞舞台算起,她這一跳就是35年。「我很幸運當初有機會接觸現代舞,可以把中國舞的技巧融會到現代舞,讓我在身體運用上,到達了另一個層次,並成就了今天的我。」喬楊笑說。 舞蹈員需要相當的體力,年齡自然是關鍵。許多舞蹈員到了一定的年紀,都會漸漸轉為編舞家,或將重心轉移至舞團管理工作。喬楊顯然選了一條別人眼中更難的路,她卻是一派悠然自得。「我太熱愛舞台,非常感恩跳到這把年紀還能當一名全職舞者,所以更想把精力全情投放在表演上。年齡增長,體能上肯定有限制。然而同時,歷練與經驗卻又可以把我帶到另一個層次。」為讓身體處於最佳狀態,她堅持每天練習,維持拉筋熱身、訓練肌力的習慣,即使是假期也不例外。「這些都是每天必須的,對我來說就像喝水一樣。」 她身體狀態之佳,讓她在55歲時舉行首個獨舞表演《Almost 55》也毫無難度,她藉著這個演出,回顧她大半生以來所熱愛的專業。「跳到這個年紀,我最想挑戰自己。沒有甚麼包袱,只想讓觀眾看到一個55歲的女舞者仍在跳、仍然做不同的嘗試。」獨舞難不倒她,把她難倒的,反而是當中的獨白環節。「我要用廣東話、普通話、陝西話、山東話唸兩段對白,而且因為有字幕,我一個字都不能說錯。」她近年參與的演出多了跨領域的元素,像是最近與香港中樂團合作的《極》,就是以太極文化作主軸、音樂為載體,再融入燈光、現代舞、太極舞和童聲合唱的藝術表演。 《極》本應在兩年前就上演,因疫情延期至今年。「持續的疫情對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程度的衝擊,在表演藝術界,不論大、中、小藝術都不能獨善其身,而對於本來就資源緊張的中、小型舞團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一些藝團面對演出被迫取消,表演場地又持續關閉,我知道有很多表演者甚至迫不得已要轉行來維持生活所需。」她語帶感慨。「然而即使面對如此困境,也有藝團在沒有資助的情況下仍然堅持創作、製作,訓練和培養新人,保持最佳狀態等待時機。這樣的藝團應該獲得各界更多的支持。」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舞蹈並沒有止境,只有階段。

喬楊對舞蹈的熱愛與堅持,成就她於2003年獲香港舞蹈年獎,並被列入「香港傑出舞蹈藝術家名錄」,2011年再憑《雙城記──香港·上海·張愛玲》獲頒香港舞蹈年獎「最值得表揚女舞蹈員」。然而她卻表示,這些對現在的她而言,都不是著眼點。「年輕時對自己有抱負、有理想,可現在我不會想我可以得到甚麼,反而是反思自己能為行業做點甚麼,我又能保持現有體能技巧到何時。名氣、地位、獎項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重要,我寧願看到更多有才華、潛質的後輩得到認可和鼓勵。」以喬楊的年齡和年資,跟她同台演出過的舞者,都一定比她年輕。「我在不同階段都和比我年輕很多的男舞者跳過雙人舞,每次都有不同火花、不同驚喜和迴響。」 至於共事過的藝術家,亦不乏年輕一輩,在《Almost 55》中合作的周書毅就是其中一位。這位27歲就率團登上英國著名舞蹈劇院「沙德勒之井」(Sadler's Wells Theatre)舞台的台灣新銳編舞家,在《Almost 55》上演那年也才36歲。「我一直都希望與不同年齡的人合作,我和年輕人沒代溝,我的資產是經驗,而他們有很多創新概念,我們可以互補,他們也讓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故步自封。現在的新人腦袋轉得很快,點子又多,不像我年輕時,沒有這麼發達的資訊,只有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走來。我覺得每個時代該有每個時代的代表和特色,當下的時代屬於這一代年輕人。」 只是談到表演藝術在香港的現況,她也認同當中的確存在不少困難。「學院和幾個大藝團是投身表演藝術的基本門檻,同時,行業中有個別的排他性,使得很多有才華的人被忽略,當中一些中小型藝團經常很難取得資助。我覺得這些都會侷限了業界在創作、製作的發展空間和可能性,最終難以拓展更多的新觀眾。」針對女性舞者,她認為:「最大的挑戰就是生育問題,從懷孕到有孩子,讓女性面臨著糾結的選擇,身體上的改變和家庭因素,跳不跳,真的是看個人。還有就是更年期,身體體型和生理的變化,會讓女性很困擾。當然我很幸運,因為有舞蹈及好的遺傳,我沒有任何更年期的狀況,使得我可以更加投入專注到自己的舞台表演藝術。」 去年年中,喬楊開始抽空教一些小型舞蹈班,學生都不是專業舞者,共通點是都非常熱愛現代舞。「他們下班後不論身心有多疲累,都堅持每晚來上課,在有限的時間和條件下力求進步。同時他們也是一群非常有見解、看很多不同演出的觀眾,他們當中不少人的專業精神和對現代舞的熱情,一點都不遜於專業舞者,看到他們的努力,我真的很感動,很享受跟他們一起分享舞蹈經驗。我對此很感恩,他們也豐富了我的人生。」 喬楊一直深信「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舞蹈並沒有止境,只有階段」。她的代表作《Almost 55》主題是「時間」與「身體」,以「時間是不斷前行的路」這句話凝練出她的舞蹈歷程。從年過不惑到至今幾近耳順,她在舞台上以依然矯健的身姿,繼續演繹這位女性舞者為她熱愛的專業,所持守著的那份簡單純粹而又柔韌不懈的力量,走向更遠的路。 Text: Monica Ng Photography: Sze Chuen

相關文章:

【香港女性在表演藝術舞台】專訪張貝芝:即興敢試爵士樂

【香港女性在表演藝術舞台】專訪甄詠蓓:以劇場連繫人心

【30周年企劃】從書法到紋身 Kapo Liu:「想以很酷的形式傳承書法技巧與魅力。」

Related posts brought to you by YAR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