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七號展館由本地藝術家作品演繹故宮文化

【Now新聞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七號展館透過本地藝術家的作品,重新演繹故宮文化,有藝術家就以裝置藝術呈現東方書法美學。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七策展人鄭嬋琦:「進來時,觀眾不會直接看到作品,有一個鏡牆,希望他們由鏡牆窺探一下將來會見到甚麼。」

香港故宮七號展館別出心裁的策展,讓觀眾入場探索本地藝術家怎樣透過跨媒體創作重新演繹故宮文化。

鄭嬋琦:「雖然參觀者來到是看不到故宮任何展品,但他們見到的是從故宮而來的概念,由我們一班香港藝術家告訴大家。我覺得香港藝術有一重要元素,就是可閱讀性,很多時他們(本地藝術家)構思作品時,除了自己構想如何完成外,溝通能力也很強。」

這件作品有十二個鐘型的喇叭,靈感來自故宮展出的古代樂器「鎛鐘」,而地上十八個聲音裝置象徵香港十八區,細心聆聽會發現熟悉的聲音及節奏。

本地藝術家梁基爵:「1997年香港回歸的煙花匯演片,作為整個作品的時間線、結構,基於煙花匯演重新配上,我自己製造的煙花聲音,就是氣球爆破的聲音。有震撼性,也能表現喜慶氣氛,令人很興奮,有震撼性,令人害怕。」

除了聲音,不少展品加入影像人工智能等元素。Chris的作品以機械臂揮動紅絲帶再將揮動的軌跡,呈現在螢幕上,期望以嶄新手法演繹漢朝的《急就章》。

本地藝術家張瀚謙:「未來我們預視到的趨勢,可能有一天有大腦設備或大腦介面,可以直接用腦電波溝通,《浪書》因應而生,希望在文字消失一刻,我們可以用新的形式紀念。我們作為香港藝術家,用新形式詮譯一種東方美學,可以用此形式寫書法或空中寫字的概念,這是觀眾入來能體驗的方式。」

藝術家都期望,觀眾在場內透過不同官感,感受本地創作與與中國文化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