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防感染大全——專科醫生講解

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袁兆文醫生。

【星島日報報道】懷孕婦女要特別小心身體健康,避免染病,因為一旦生病,除了擔心疾病會影響胎兒發育外,亦憂心治療時服用的藥物會傳給胎兒,影響發展。而某些疾病,孕婦感染後胎兒有機會變得畸形,甚至流產!今期家庭醫學專科醫生講解婦女懷孕時期最要提防的傳染病。 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袁兆文醫生說,孕婦有多種常見傳染病要提防,其中李斯特菌常見於孕婦常飲用的奶製品中。 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共有七個品種,全部屬於革蘭氏陽性無芽胞兼性厭氧菌,在環境中幾乎無處不在,不過只有單核細胞增生的李斯特菌才會致病。此菌的最佳繁殖溫度約為攝氏三十七度,但在攝氏零度都可以慢慢繁殖。 「李斯特菌主要以食物為傳染媒介,存在於未經消毒的食物中,其中一種是奶製品。孕婦每日飲用牛奶或奶製品以補充鈣質及蛋白質,故應小心,謹記所有奶製品都要經過消毒,切勿飲用在農場新鮮榨取的牛奶,或不明來歷的牛奶及如乳酪等奶類製成品。 孕婦在懷孕最初的三個月或最後的三個月,如果感染李斯特菌都會影響胎兒安全。早期感染會增加小產風險,後期感染則會增加嬰兒出生後夭折或感染肺炎、腦炎、腦膜炎等的機會。」袁醫生說。 孕婦感染李斯特菌後,可能有輕微發燒、腸胃不適及身體痠痛,故如有前述徵狀加上進食過奶類製品,求醫時就需要留大便樣本化驗,如確定受感染需服用抗生素。 袁醫生提醒,孕婦的產前檢查應包括性病病毒,如梅毒(Syphilis)、淋病(Gonorrhea),因為感染後對嬰兒成長有極大風險,例如腦部發育不正常、先天性心臟病、血管炎、智力發展遲緩、牙齒發育不良等。 另一方面,婦女在感染淋病後,生殖器官會受影響,嬰兒經陰道出生,容易受感染,例如眼睛發炎、肺炎、腦炎等。故產前檢查應做足,有問題立即治療,以免影響胎兒。 B型鏈球菌是一種常見於腸道、膀胱及陰道的細菌,感染後沒有明顯病徵,所以大部分帶有B型鏈球菌人士都不知情。但孕婦感染,在自然分娩時就會對嬰兒有影響。 袁醫生說,如懷孕婦女在婦科檢查時在陰道分泌物發現此菌,需要服用抗生素殺菌,之後要評估是否適合陰道生產。「如採用陰道生產即自然分娩,嬰兒經陰道出生時有感染風險,可以引致眼發炎,如細菌經嬰兒的呼吸道進入其腦部或有機會引致腦膜炎。」 如評估後風險高,婦產科醫生就會建議剖腹生產,避免嬰兒受感染。 德國麻疹(Rubella)會令病人發燒、頭痛、不適、淋巴結脹大、出現上呼吸道症狀及結膜炎,然後皮膚出疹,成人感染後更會有關節痛。 德國麻疹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它有機會令成長中的胎兒出現異常情況。孕婦如在懷孕頭三個月感染德國麻疹,其嬰兒出生後可能會患上先天性德國麻疹綜合症,導致失聰、眼部缺陷、心臟畸形及智力發展遲緩。 幸好在香港,德國麻疹疫苗覆蓋率高,現時大部分婦女都在小時候接種德國麻疹疫苗。而所有在香港出生的一歲後兒童都獲安排接種德國麻疹混合疫苗。 不過袁醫生提醒目前德國麻疹偶然亦有零星個案,故仍有感染風險。如孕婦接觸一歲下受感染兒童,加上該孕婦的抗體數量不足,就有機會受感染。所以婦女在懷孕前檢查應包括德國麻疹抗體,如抗體數量不足應補注射疫苗。 弓形蟲是一種存在於恆溫動物,例如鳥類和哺乳類動物身上的寄生蟲,貓體內亦可能有弓形蟲,如孕婦接觸其糞便及沒洗手進食就有機會感染弓形蟲!感染弓形蟲後,會增加流產風險,或會令胎兒在母體內受感染,會增加併發症機會如腦膜炎、腦炎,或出生後夭折!故經常有人說孕婦與貓不可以共存,倘若懷孕了,如家中有貓就要送走。 袁兆文醫生說,從以下四項措施可預防弓形蟲感染。首先為貓定期杜蟲,並於懷孕前帶貓到獸醫診所檢驗糞便,如有弓形蟲要先杜蟲;第二,婦女懷孕前都可以驗弓形蟲,如有就必須治療。第三,留意貓食物,例如進食生肉糧就要確保來源安全。第四,孕婦避免接觸貓糞便,平日清潔貓砂盤應由丈夫或其他人負責。 寨卡病毒感染是一種經蚊叮傳染的疾病,病徵包括皮膚出疹、發燒、結膜炎、肌肉或關節疼痛和疲累等。 去年,寨卡病毒在中南美洲快速擴散,其中最受影響的巴西有超過四千一百宗婦女感染後誕下小頭畸型嬰兒個案。而目前寨卡病毒在東南亞已經開始蔓延,最近香港都有外遊後傳入的感染個案。 袁醫生說,目前有關寨卡病毒的資料不多,最重要注意防蚊。南美的孕婦感染後誕下小頭BB,腦部比正常小。「腦部發育不健全,除了影響智力外,可能其他身體器官、肢體活動能力也受影響。所以婦女在計畫懷孕前應避免到疫情嚴重國家,如曾到訪這些國家後應採取安全性行為半年,以策安全,因為男士在感染後一百八十日,精液內仍然帶有寨卡病毒,故男女士計畫生育前都應避免到疫區。」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