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亞洲疫後金融科技高增長浪潮

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各地的經濟發展步伐,但卻大幅加速了企業及消費者使用金融科技(Fintech)積極性,不少最初可能是迫於嘗試,可是到今時今年變成了習慣。這改變創造了各種嶄新機會。

All Markets Summit Asia-逆風前進

金融科技已滲透日常生活

金融科技與日常生活已密不可分,不論在經濟發展較快的新興經濟體好像中國及印度,或者是較成熟的如澳洲及日本市場,網購和電子支付工具的滲透率已越來越高,特別在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中國內地,非現金交易已成為主流。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報的2020年移動支付用戶報告指,騰訊(SEHK:700)的微信支付及阿里巴巴(SEHK:9988)旗下螞蟻金服的支付寶是用戶最常用的產品。

在2020年疫情期間,內地很多商家利用微信的小程序重建與消費者的直接連接。透過分析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及支付習慣等數據,騰訊及阿里巴巴均有提供類似信用評分服務,信貸評分較高的用戶能享受更好的優惠,好像使用某些服務時可以免繳押金或借貸利率較低。以上種種都是金融科技的一種體現。

日本和澳洲作為亞洲區內的成熟市場,金融科技應用同樣高速發展,個別企業更吸引到海外公司併購投資成為了金融科技業的全球焦點。在今年9月,國際支付巨頭Paypal(NASDAQ:PYPL) 斥資3000億日圓(約211.3億港元)收購一家日本先買後付「獨角獸」(估值逾10億美元而未上市的初創)企業Paidy,交易預期於第四季完成。另外,美國創新Fintech公司Square(NYSE:SQ)於8月宣佈以290億美元收購澳洲先買後付公司Afterpay,收購預期在2022年第一季完成。可見在有機的蓬勃增長外,亞洲金融科技界收購合併活動十分活躍,並能吸引到海外資金投資當地。

香港推「金融科技2025」

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於金融科技規劃站在領先前列,隨著8間虛擬銀行全數投入服務,香港成為是亞洲區內其中一個率先推出虛銀的地方。今年6月,香港金管局定立了「金融科技2025」策略,並會推出措施加強銀行在投資科技(Investech)、財富科技(Wealthtech)、保險科技(Insurtech)、綠色科技(Greentech)、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相關領域的科技應用。

另外,香港計劃發展「央行數碼貨幣」解決跨境支付困難,並已與國際結算銀行合作研究在零售層面央行數碼貨幣技術可行性。政府正探討在香港發行「數碼港元」(e-HKD)。而建立「商業數據通」是另一重點,可讓銀行業更有效地利用跨界別的數據便利營運,日後小商戶在申請融資時,即使未能提供抵押品,也可選擇通過「商業數據通」,授權予銀行分享店舖的營業數據,銀行可以此作分析去審批。

金融科技興起及普及化不單帶來投資及商機,同樣為職場提供更多新的崗位。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早前表示,目前本港銀行業約有逾10萬名從業員,為配合綠色金融、金融科技及大灣區業務發展,未來三至五年有約8,000至9,000人需要轉型,而且隨「跨境理財通」啓動,財富管理相關員工需求亦會增加。

疫情成為了亞洲金融科技加速發展的因素,不單為行業參與者帶來更多機遇,亦為投資者創造潛在獲利空間。而作為千禧世代或有心於金融科技業發展的人,未來十年將會是難得的黃金時代,應好好把握。

想知更多業界領袖對疫後亞太區金融科技發展有甚麼看法,就要留意10月26日上午9時開始的全球市場高峰會,屆時Yahoo財經將全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