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專欄】腸易激綜合症調治應重視健脾

腸易激綜合症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臨床表現為腹痛、腹部不適、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有所改變等,但患者身上又缺乏可解釋有關症狀的形態或生物化學的異常特徵。中醫學將此病歸屬為「腹痛」、「泄瀉」、「便秘」的範疇。

大便性狀(便秘或腹瀉)及排便習慣的改變是腸易激綜合症的臨床特徵之一,在腸易激綜合症的發病機制中,各種原因導致脾氣虛弱、脾失健運,這是發病的一大關鍵。脾失健運,氣血津液生化不足,氣虛無力推動大便下行,津虧腸道失潤,便質乾結,難以暢順下排,產生便秘;脾氣虛弱、脾失健運,不能受納水穀和運化精微,水穀停滯,清濁不分,混雜而下,又會產生泄瀉。脾氣虛弱,肝氣鬱結,腸道氣機不暢,則腹痛和排便習慣改變。

因此在腸易激綜合症的調治方面,健脾是重要的一環。如何健脾?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飲食有節:飲食宜定時、定量,飲食要均衡,營養成分應充足,並要少吃辛辣、油膩、生冷、易誘發或加重腸易激綜合症的食品。

(二)注意調理情緒:思慮過度傷脾,惱怒生氣傷肝,肝氣鬱結易肝脾不調而致脾失健運,用理性和意志去恢復和保持健康的心態、樂觀的情緒,有助於脾的健運。

(三)足夠休息:休息有助機體臟腑維持正常生理功能活動,人是一個有機整體,人與自然界統一,其生命活動有生物節律,人體內消化等系統亦有其生理活動週期,活動和靜止是相對、統一和平衡的,當這平衡受到破壞,便會影響健康,從而產生疾病。中醫學認為脾為後天之本,休息充足,勞逸結合,讓機體處於良好狀態,乃有效的健脾方法。

(四)適量運動:因應體質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量力而為,並持之以行,有助增強體質,助脾健運。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文: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高級講師黃志新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