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專欄】防治大腸癌,中醫幫到您

大腸癌現已成為威脅港人健康的第三號殺手,不但男女通吃,更有發病年輕化的趨勢。政府為此推出了大腸癌健康篩查計劃,希望患者能及早發現並儘早接受治療。我們自身也要關注大腸健康的警號,防微杜漸。假如您經常晚睡或熬夜;晚餐豐盛並且進餐時間晚;工作緊張焦慮;身體疲乏;大便不正常,經常便秘、腹瀉或便血;患有肝炎、膽囊炎或其他消化道疾病;腹部有腫塊,或有腸息肉或腺瘤,便要加倍留神。

如您符合上述四項或以上的情況,除定期體檢外,不妨考慮看看中醫,並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利濕化瘀,梳理腸道內環境:大腸是人體內將消化過的食物殘渣和毒素進一步發酵並「打包」形成糞便的場所。過食肥甘厚味、加工和速食食品;飲食不規律,晚餐過飽、過晚;久坐和少運動,均會導致消化不良,食物殘渣蓄積而令大便秘結。久而久之,腸道內環境變差,毒素積聚,腸粘膜受損,腸道功能變差。因此,我們必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每天吃蔬菜、瓜果,分量須佔飲食總量的一半以上。多吃菜豆、香蕉、粟米,以及少含澱粉的根莖蔬菜(芹菜、茭白、筍、胡蘿蔔),以吸收膳食纖維。適當食用乳酪、泡菜、豆豉、酸筍等發酵食物,可補充腸道益生菌。

(二)疏肝健脾,助力腸道排瘀滯:現代醫學所說的消化功能等同中醫「脾」運化水谷的能力。脾的運化能力強,人體才能吸收更多的食物精華,從而減輕大腸的負擔。中醫還認為「肝膽」在氣血運化過程中發揮重要的推動和調節作用,與人體新陳代謝能力密切相關。因此,從中醫的臟腑整體觀念來看,熬夜、精神緊張等情況會導致肝脾不和,脾虛則會引致腸道動力不足,排便困難;肝膽損傷使氣化能力降低,長期氣血運行不暢,更會導致毒素瘀阻而易生腫瘤。

(三)扶正固本,提高患者生活質素:如果不幸確診大腸癌,在進行切除手術、放化療,或服用靶向藥物的同時,若結合中藥治療,有助達到固本扶正,祛邪導滯的效果。臨床實踐證明,以扶正固本為主的複方中藥不僅可以防治大腸癌,對於延長晚期腸癌生存期,改善患者術後生活品質,提升免疫功能,減輕化療不良反應都有良效。例如,腸癌術後病人因腸黏膜變化會出現較明顯的腹瀉症狀,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免疫力亦會下降,易感冒、長期低燒或誘發其他疾病。服用益氣健脾、溫陽利濕的中藥可緩解腹瀉症狀、增強抵抗力,從而改善生活質素。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文: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部首席講師黃斌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