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億元發展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包括「數碼個人身分」、「多功能智慧燈柱」等。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上月完成香港智慧城市藍圖諮詢工作,《施政報告》重點講及智慧城市,宣布提前在今年內公布藍圖,率先撥出七億元予發展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包括「數碼個人身分」、「多功能智慧燈柱」等,市民有望於二〇二〇年前能以單一數碼身分,進行政府和商業上的網上交易。 《施政報告》昨宣布,投放七億元予發展智慧城市的基礎建設,當中逾一億元用作研究「數碼個人身分」,讓市民能以單一的數碼身分和認證,進行交稅、水電費等網上交易。政府消息人士指出,政府仍在研究具體做法,但會考慮指紋辨識、容貌辨識等認證方式,希望能在二〇二〇年前推出,並逐步推廣至商業機構,如銀行。 其中約七千萬元撥款會用作「多功能智慧燈柱」試驗計畫,除了提供無線上網,亦可收集天氣數據及污染指數。政府消息人士指出,香港將來發展5G流動通訊服務,需近距離發射點,間距較短的燈柱系統正好配合基礎建設。至於餘下的撥款,政府將用作革新電子政府系統的開發技術,以及設立大數據分析平台。 為發展智慧城市,政府亦提出「智慧出行」概念。當局將由二〇一九至二〇二〇年起陸續安裝新一代路旁停車收費表,讓駕駛人士可用多種付費方式,包括支援流動應用程式遙距繳付泊車費。政府消息人士指,本港現時有一萬八千個路邊車位,有九千八百個停車收費表可使用八達通付款,預計措施今年內諮詢立法會,明年上半年申請撥款後,進行招標及修例。 此外,政府預計運輸署在一八年中完成研究在車輛內安裝裝置,讓駕駛者可即時獲得交通資訊,如附近有沒有閒置的停車泊位,以及毋須停車便可繳付隧道費等。政府消息指,當局參考外國科技發展及相關經驗進行研究,而港人一向關心的私隱問題亦是研究方向之一。 另外,醫管局會設立大數據分析平台,有助制訂醫療政策及生物科技研究,政府消息人士指出,將在醫管局設立中心,原則上盡量開放數據,會再研究獲批准查閱數據的資格。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