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車繳費系統 料六年內全港隧道推

到了二〇二五年,全港隧道或不再需要使用收費亭。

【星島日報報道】政府近年陸續引入智慧出行的措施,針對將於兩年後落成啟用的「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沒有設立收費廣場,運房局計畫斥資逾三億元引入不停車繳費系統,透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閱讀貼在車輛擋風玻璃的標籤,在車主綁定的銀行戶口或信用卡戶口,扣除初步劃一訂在三元的隧道費。當局更打算分階段在其餘逾十條的政府收費隧道及道路推行,料最遲在二〇二五年完成,屆時所有隧道將可以不設收費亭;預料可紓緩隧道塞車問題。有學者估計,未來實施電子道路收費時,亦可採用同一系統。 將藍隧道的收費,初步計畫與將軍澳隧道收費看齊,劃一收費三元,但由於地理限制,將於二〇二一年完工的將藍隧道,無法設置收費廣場;政府昨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斥資三億三千萬設立不停車收費系統,透過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閱讀貼在擋風玻璃的標籤,在已經綁定的銀行戶口或信用卡戶口扣除隧道費,而系統也可自動辨認車牌號碼;如果沒貼上標籤,車主須在寬限期內,例如七天內補交隧道費。當局估計新系統可以令繳費更有效率,有助當局收集實時交通數據。 為確保駕駛者能在將藍隧道通車時以不停車繳費系統繳付隧道費,並考慮到車主須每四個月或十二個月續領車輛牌照,運輸署計畫在明年第三季開始在各牌照事務處向登記車主派發車內感應器。當局會免費向登記車主派發首個車內感應器,但其後車主如再申請或更換,費用將按收回成本原則向車主收取。 當局更計畫在將藍隧道通車後兩至三年內,分階段在全港其他十多條政府隧道和道路,落實不停車收費系統,料額外需要九億五千萬元費用,意味大部分隧道屆時將可不用設立收費亭。至於西隧和大欖隧道,由於當局在二三年八月和二五年五月才會接收其擁有權,當局屆時才可在該兩條隧道實施不停車繳費系統。由於全面設置新系統後,將不再需要收費員,署方會要求營辦商再培訓他們,進行內部調配,亦會要求繳費系統承辦商聘請他們。 本港目前自動道路繳費系統的唯一供應商是快易通(Autotoll),每月會向車主收取三十五元行政費,但當引入新收費系統後,當車主會陸續轉用。不過,外界關注,新系統會否跟快易通一樣,每月會向車主收取行政費。當局昨日提交的文件,未有詳細交代有關情況,僅透露將公開招標委聘隧道費服務供應商,處理不同收費工作,而運輸署會與快易通方面,商討在政府收費隧道及道路停用快易通服務的過渡安排。 香港運輸研究學會資深會員熊永達表示,快易通的系統已用了多年,若政府願意斥資研發新的系統,添加多項新科技,可將系統推廣至多條隧道上應用,便利車主使用隧道,並相信當局未來實施電子道路收費時,亦可採用同一系統。但他亦指,政府應再進一步優化系統,如收費系統可與現時的行車證結合,猶如八達通的行車卡,不但可自動收取隧道費及載有車主的資料,可加強警方打擊套用他人車牌的「影子車」。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認為,新系統可方便駕駛者使用隧道,但他批評政府太遲推出該系統,類似的系統已在內地及海外國家用了多時。他說,由於政府是自行斥資開發新系統,認為不應向車主收取額外的行政費用。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