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型银行据悉计划再次下调存款利率 进一步降成本并助提振经济
【彭博】--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据悉正考虑进一步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如若执行,这将是一年内的至少第三次调整,显示出面对提振经济的压力,银行也正着力保护自身利润空间。
知情人士称,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计划将主要期限的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5至20个基点,且这一计划已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可。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利率可能最早于周五调整。
上述人士因未被授权对外发表评论而不愿具名。中国央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未立即予以置评。
中国央行本月15日意外下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15个基点至2.5%,创三年来最大降幅,这是该政策利率今年第二次下调。令市场更加意外的是,本月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仅调降10个基点,5年期维持不变。
LPR降幅不及预期,显示在净息差收窄压力下,中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继续让利的空间有限。在当前经济承压的背景下,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也同样面临下行压力,银行维持一定水平的利差,才能弥补信用损失,维持资本充足率以支持规模扩张和金融稳定。这使得商业银行有动力进一步压降存款利率,降低资金成本。
中国央行本月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也传递了这样的信号。报告称,商业银行净息差近年来持续收窄,利润增速有所下降,且银行向实体经济发放贷款面临资本约束,化解风险也要消耗资本。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央行报告称,今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4%,同比下降23个基点。近期陆续公布的中资商业银行半年报显示,银行业净息差进一步收窄。其中,建行上半年净息差比上年同期大幅收窄了30个基点。
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复苏在7月份进一步趋弱,消费支出、工业产出和投资增长低迷。消费者和生产者价格指数出现了自2020年底以来的首次同步下降。分析人士普遍下调了对经济复苏、物价和进出口的预期,并预计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宽松。
彭博最新调查显示,经济学家料202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1%,低于早些时候5.2%的预期;他们并预计,央行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把MLF利率再下调10个基点。
中国央行在更早的季的货币政策报告中曾表示,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在推进存款利率进一步市场化,对银行的指导是柔性的,银行可根据自身情况自主确定其存款利率的实际调整幅度;对于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及时高效的金融机构,央行给予适当激励。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