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月初公开市场净回笼 周二惊现50%隔夜利率后降准预期升温
【彭博】-- 中国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在周二跨月之际突然“断弦”,但周三月初资金价格已出现回落,此前飙涨的非银融资成本也有所缓解。分析师们表示,汇率和政府债发行将是令年内资金面易现波动的主要因素,央行通过降准等驰援长期流动性的必要性仍大。
周三公开市场上,面对5000亿元逆回购到期,中国央行净回笼1090亿元。两位城商行交易员表示,周三早盘资金面仍然偏紧,大行融出较少,银行押利率债借隔夜在加权附近成交,非银的成交价在2.5%附近;午后随着大行融出大量增加,资金面明显转松,银行押利率债可以减10个基点成交,非银在加权位置小幅加点成交。
北京时间15:33,存款类机构的隔夜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跌6个基点,报1.8%左右。10年国债期现货变动均不大,1年期国债活跃券收益率在连续下行后,周三上涨5个基点至2.25%。
对于公开市场净回笼,澳新银行资深中国策略师邢兆鹏称此举符合月初回笼资金的惯例,“中国央行意欲将隔夜利率维持在不太低的水平,延续10月以来的操作思路,可能汇率因素仍是主要顾虑。”他表示。
周二银行间市场上非银机构的拆借利率突现飙升,据交易员提供的银行间市场质押式回购交易结算实时行情截图,全市场回购利率一度触及50%。交易员并称,周二傍晚,本已关闭的银行间市场本币交易平台于6点后重新开放。
“部分机构跨月资金安排不平衡,未能提前平仓,是周二全市场隔夜利率大涨的触发因素。”华创证券分析师周冠南接受彭博电话采访时表示,未来债券供给压力仍大,预计11-12月政府债券净缴款单月在万亿以上,此外银行需要置换高息债务,也有信贷投放压力,料后续资金缺口依然较大,呈现紧平衡态势。
仲量联行首席经济学家庞溟提及,中国央行可能将周二的情况视为暂时的错配,而不是结构性问题,未来支持债券发行的流动性需求意味着,中国央行仍有可能在三个月内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最早可能在11月下调。
周二晚间接近央行的人士曾表示,在利率周二飙升后,中国央行可能会向货币市场投放“充足”流动性。
随着近期资金持续偏紧,流动性分层再现。中国货币网数据显示,周二全市场隔夜质押式加权平均利率和存款类机构的利差飙升至135个基点。广发证券分析师刘郁发送的报告称,相比9月跨季时银行和非银利差较小,当前扩大的利差指向流动性分层的情况加剧。
展望后市,周冠南称,流动性冲击后,年内降准落地的概率进一步提升,预计11月资金会边际转暖,降准落地后流动性分层的态势亦会有所修复。
--联合报道 Qizi Sun、Yujing Liu.
(更新第二段交易员评论和第三段报价)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3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