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對華融問題默不作聲 凸顯其管控金融風險的強硬立場

【彭博】-- 周三,市場圍繞中國華融所出現的動盪走勢進一步加劇,中國政府對該問題默不作聲,被投資者解讀為缺乏官方支持。

外界擔心這家由財政部持有多數股份的壞賬管理公司可能進行債務重組,導致其美元債暴跌,但是中國政府尚未亮明態度。相反,中國國務院卻強調,陷入困境的國有企業不應仰仗政府支持。

國務院周二晚些時候發表聲明,敦促無力償付債務的地方融資平台破產重整或進行清算。雖然並不清楚該聲明是否暗指華融,但卻令外界更加相信,政府對控制金融體系風險的態度強硬。

此事引起離岸債券市場動盪不安,甚至對中國藍籌公司也產生了影響。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幾個月與其他科技巨頭一道面臨政府監管收緊的騰訊控股周三暫緩推介多達40億美元的美元債發行交易。

與此同時,華融債券的拋售不斷加劇,勢將再度刷新紀錄低點。彭博匯編的數據顯示,票息4.5%的永續美元債每一美元買價跌9.7美分,至61.2美分。該公司在錯過3月31日的截止日期後,尚未發布全年業績,稱可以獲得流動性,並且按時進行了兌付。

「外界對缺乏信息做出負面的解讀,」安本標準投資駐新加坡亞太公司債主管Paul Lukaszewski表示。「投資者越來越擔心,如果華融境外債券被迫進行財務重組,將會產生怎樣的廣泛影響。」

由於中國政府希望控制債務成長,撤銷向疲弱或經營不善的企業提供支持日漸成為一種趨勢。引起的一個後果是,國有企業取代民營企業,成為了中國企業違約的「主力軍」。

根據惠譽評級,中國國有企業2020年本地債務違約規模達到795億元人民幣(121億美元),創紀錄新高,占境內違約的比例從一年前的8.5%大幅飆升至57%。2021年第一季度,躍升至了72%。

政府面臨的難題是,在投資者調整風險定價,拋售原先認為國家予以隱性擔保而不會違約的債券之際,如何避免金融體系受到波及。

但若無法妥善處理不斷攀升的債務,則可能對中國打造世界級經濟、挑戰美國的努力構成沈重的打擊。

地方政府債務尤其令人擔心。在上月的年度立法會議期間,地方層面的隱性債務已經上升為一個「國家安全」問題。根據政府相關智庫的數據,去年,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為14.8萬億元人民幣(2.3萬億美元),今年還可能進一步攀升。

與中國許多債務問題類似的是,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可追溯到2009年以及中央政府對全球金融危機的回應。由於無法通過官方渠道籌措資金,但需要為基建刺激融資,地方政府面臨資金缺口,創立了表外融資機制。

地方融資平台的公開發行債券未出現過違約,2020年發行量達到了創紀錄的4.4萬億元,但是問題已經開始顯現。今年,重慶市能源投資集團未能償付9.15億元人民幣的商業票據。

中銀國際執行董事吳瓊表示,有序地退出對於公開發行債券,包括地方融資平台的隱性擔保只是時間問題。

原文標題China Huarong Showdown Reveals Beijing’s Tougher Stance on Risk

(增添文末五段內容)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