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散戶爭相變「基民」 資產配置變革中公募將成股市核心增量

【彭博】-- 「炒股不如買基」在中國公募基金連續兩年跑贏市場後再度成為一些投資者的箴言,今年公募基金也勢將成為中國股市最大的增量資金。

今年以來已有多只爆款基金發行,其中易方達競爭優勢企業首發認購規模達到約2,400億元,打破了去年由鵬華匠心精選創下的紀錄。海通證券在去年底的一份報告中測算,今年公募和ETF基金淨流入股市的規模料有2萬億元人民幣,為至少2013年以來最大規模的淨流入。

去年偏股基金發行規模就已經創下歷史紀錄,不斷升溫的熱度背後是賺錢效應--根據中證指數公司數據,偏股基金連續兩年回報超過40%並跑贏滬深300。

「在經歷了多輪股災之後,很多投資者意識到與其自己炒股,還不如把錢交給專業的基金經理進行打理,」格上理財首席策略師張婷稱,「註冊制後散戶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越來越大,專業投資者的能力會更加凸顯。」

居住在北京的33歲的公務員鄭萌,便是轉向基金的散戶之一。「我現在主要的投資方式還是股票,但是現在的配置已經在我風險承受的上限了,接下來我會逐步通過定投的方式加倉公募基金, 重心也會逐漸轉移到公募這塊,因為實在是那麼多股票看不過來。」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堅持「房住不炒」的政策、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殖利率下行且打破剛兌,居民財富流入權益市場成為趨勢。中國證監會此前也表示今年將促進居民儲蓄向資本市場投資轉化。安信證券引述人民銀行2019年調查數據指出,股票基金類資產在城鎮居民總資產中的占比不到2%,資產配置結構仍有較大調整空間。

基金挑戰

行業數據也顯現散戶直接入市放緩跡象。根據證券業協會數據,證券公司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為1.56萬億元,同比成長22%,較前年同期約31%的升幅放緩。

居民資產向公募基金轉移,勢必帶來後者規模上揚,A股機構化提速,隨之而來的就是市場龍頭效應將愈發顯著。A股剛剛經歷一輪跨年行情,滬深300指數一度升至近13年高位,但僅有貴州茅台、寧德時代等行業龍頭在機構抱團中獲得超額收益。

同時,個人投資者更多借助公募基金入市也會給基金管理者帶來一些挑戰。

「基金經理需要更好的去控制回撤,以及要有更好的流動性管理,」哲奔諮詢的產品與銷售研究主管劉詩晨表示,「一旦市場下行,他們面對的贖回壓力是非常大的,短期贖回壓力可能導致的淨值波動會使他們無法專心於保持長期業績之上。」

格上理財的張婷也提示個人投資者,「要看基金經理的長期業績以及超額收益的持續性,不應該僅僅盯著短期收益看。」

證券時報今日發布評論文章稱,爆款基金頻現,行業需要考慮如何匹配更強的投研實力和產品管理,平衡資金的熱情認購與投資收益預期的理性降溫,為持有人帶來持續穩健的回報;避免給投資者帶來類似2007年首批QDII基金、2015年「日光基」發行後多年的套牢經歷。

(新增證券時報評論)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