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資本流動史詩般的戰鬥 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激烈

【彭博】-- 在2020年,中國努力吸引外國資金終於獲得了回報。從紐約到倫敦的投資者紛紛買入其股票和債券,鞏固該國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

在全球經濟遭受重創之際,加之各中央銀行出台前所未有的刺激措施,而中國成功遏制疫情,且資產殖利率較高,看起來很有吸引力。其結果就是,外資所持當地股票比一年前猛增62%,至3.4萬億元人民幣(5,200億美元),所持債券數量成長47%至3.3萬億元 ,且人民幣匯率創下逾十年來最佳季度表現。據Gavekal Dragonomics數據,今年1月和2月,外國投資者又淨買入價值535億美元的中國債券。

但是,這種資金湧入及其影響現在正讓中國政府感到頭疼。中國長期以來對於資本流動心存戒懼,尤其是在2015年混亂的貨幣貶值之後,這就是為什麼當局對進入和離開該國的資金實行嚴格控制的原因。資金流入的規模使該國面臨資產泡沫的風險,而一旦資金開始大量涌出,資產泡沫就會破裂。

「當這種需求變得太大而無法應付,並開始對金融穩定造成壓力之時--或對金融穩定造成威脅或風險之時,這種需求將受到遏制,」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全球政策研究所國際經濟學教授Paola Subacchi說。其為《人民幣:中國如何打造全球貨幣》一書的作者。

外資在現代中國資本市場的存在從未如此強大:近年來北京已經開辟了渠道允許資金進入,通過香港開設股票和債券交易聯通機制,並推動人民幣計價資產納入主要的全球基準。首要目標 是為了幫助提高市場效率和實力。諸如養老基金之類的機構將為依賴投機者的股票市場提供穩定性,同時增加不瘟不火主權債券市場的流動性。

疏導之策

全球針對大流行病的刺激措施,在某種程度上使中國成為自己成功的受害者。國際清算銀行(BIS)亞洲諮詢委員會在11月的一份報告中對此進行了說明,該報告著眼於資本流動的影響。中國央行為該工作組中的12家中央銀行之一,其指出「匯率急劇波動和大規模資本流動將威脅金融穩定,並對實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這些擔憂已經影響到中國的在岸市場。對美國經濟強勁成長的預期正在推動美國國債殖利率上升,使得中國國債的殖利率溢價自11月的紀錄高位縮窄約1個百分點。它還提振美元並拖累人民幣匯率,3月份人民幣貶值約1.3%。股市的滬深300指數已經從今年的高點下跌了10%以上。

「資金流出始終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彭博經濟研究經濟學家曲天石說。「當局還可能擔心資金流入,尤其是熱錢,在市場狀況改變之時變為資本流出。」

官方評論在最近幾個月變得更為明顯。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3月20日表示,熱錢大進大出對任何市場的健康發展都是一種傷害,都要嚴格管控。在3月初異常直白的講話中,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對國外金融市場泡沫會破裂問題表示擔憂。原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認為,隨著美國借貸成本上升促使投資者離開新興市場,中國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面臨著資本外流的威脅。

為了管理資本流動,中國一直在穩步增加在岸基金投資海外證券的額度,3月份增加到約1,350億美元,是歷來最高水平。其他措施包括鼓勵共同基金投資香港股市--導致1月流入香港的資金創下紀錄,以及要求金融機構限制離岸融資額度。香港在12月表示正在討論允許大陸投資者在該市進行債券交易,那也將鼓勵資金外流。

但是這些步驟是漸進的,表明決策者對於反向走得太遠持謹慎態度。與其他新興經濟體一樣,中國可能難以開放其金融邊界而又不在某種程度上受到聯儲會行動的影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助長了印尼到泰國等國家的泡沫,而當聯儲會準備加息時之時這些泡沫破裂。

聯儲會注水

為應對新冠疫情,聯儲會採取了與2008年類似的政策,但速度要快得多,也更加深入。現在它的資產負債表接近7.7萬億美元,而去年初為4萬億美元,2015年曾達到4.5萬億美元的峰值。這相當於該國國內生產毛額的約36%,創歷史新高。

很少有經濟體可以吸收這麼多資金。中國規模10.9萬億美元的股票市場和18萬億美元的債券市場,使該國成為明顯的目標。

「中國將成為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資本停泊地,」富達國際的首席跨資產策略師Wen-Wen Lindroth說。「與已開發市場相比,長期成長率(與收入之間的差距)意味著他們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現在的問題是中國如何處理這一問題;隨著人民幣資產在全球基準中的比重增加,又將帶來數十億美元的額外資金,這一問題將變得更加緊迫。允許更多的資金流出將減少泡沫的風險,但會加大資金過快涌出的可能性--正如該國在2015年貨幣貶值後所見的那樣。

Gavekal的中國經濟學家Wei He在3月31日的報告中寫道,「長期以來,中國一直對開放資本賬戶非常謹慎,這種謹慎的態度仍然是最有可能的立場。」

原文標題China’s Epic Battle With Capital Flows Is More Intense Than Ever

(新增小標「聯儲會注水」之後內容)

For more articles like this, please visit us at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