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出口跌幅收窄勝預期
中國經濟表現有改善跡象,8月進出口跌幅收窄,優於市場預期。海關總署昨日公布,以美元計價,8月進出口額5013.8億美元,按年跌8.2%。其中,出口減少8.8%,市場預期為跌9%;進口下降7.3%,原先預期同樣跌9%。8月份,中國對多個主要市場的出口跌幅均較上月明顯縮小,其中對美國出口跌幅由23.1%降至9.5%,對東盟的跌幅由21.4%減至13.3%。分析認為,進出口跌幅收窄,與製造業PMI等數據好轉相吻合,或初步顯示中國經濟正在靠穩。
8月出口挫8.8% 入口減7.3%
按美元計,中國8月出口按年下跌8.8%,較7月跌14.5%,減5.7個百分點,按月則升1.2%;8月進口按年挫7.3%,較7月跌幅12.4%少5.1個百分點,按月上升7.6%。8月貿易順差683.6億美元,收窄13.2%。
今年首8月,進出口總值3.89萬億美元,按年下跌6.5%。其中,出口跌5.6%;進口減7.6%;貿易順差5534億美元,擴大0.8%。
以人民幣計價,8月進出口3.59萬億元人民幣,按年跌2.5%。其中,出口按年下跌3.2%;進口減少1.6%;貿易順差4880億元人民幣,按年收窄8.2%。今年首8個月,進出口總值27.08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微降0.1%。其中,出口15.47萬億元人民幣,增長0.8%;進口11.61萬億元人民幣,下降1.3%;貿易順差3.86萬億元人民幣,擴大7.3%。
主要市場出口方面,以美元計,8月對美國出口按年跌9.5%,較7月跌幅少13.6個百分點;對歐盟出口挫19.6%,較之前一個月回落1個百分點;對東盟出口跌13.3%,跌幅按月減8.1個百分點;對香港出口跌幅亦由8.5%回落至2.5%。對俄羅斯出口升幅則由7月的51.8%,大幅放緩至16.3%。
進口較出口表現明顯回暖,部分大宗商品進口量保持強勁增長,同月中國進口4430萬噸煤炭,是自2015年以來數量最高的月份,按月增長12.9%,按年升幅達53%。首8月,煤炭進口總量為3.06億噸,按年增長82%。
市場分析認為,中國南方降雨偏低,導致四川和雲南等省份的水力發電量下滑,刺激火電行業對動力煤的進口需求。
原油進口量8月按年增30.9%至5280萬噸,較7月增加20.8個百分點。分析師認為,中國對煤油和汽油等運輸燃料的需求,預計在夏季旅遊旺季將保持強勁,而去年同期的燃料需求因疫情而受壓;原油進口量大升,顯示煉油廠加工量強勁,整個月都在增加油品庫存,以便從燃料出口的高利潤中獲益。
多項數據好轉 印證經濟靠穩
8月官方製造業PMI持續回升至49.7,接近重返擴張區間。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龐溟表示,8月進出口跌幅收窄,可與國內PMI數據回暖、生產端加速修復、港口集裝箱和貨物吞吐量、貨運價格指數等數據相互佐證。龐溟預期,隨着高基數效應減少、人民幣滙率壓力等不利因素消減,中國進出口降幅有望收斂、外貿重回企穩上升態勢。
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稱,貿易數據改善是增長穩定的初期跡象,為未來幾個月的外貿帶來一線曙光。他預計,中國今年經濟增長能達到5%左右的官方目標。
大新銀行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部指出,在外圍製造業持續收縮、出口新訂單減少下,相信內地整體出口仍會受壓一段時間。
該行又解釋,內地出口和投資均疲軟,消費市場降溫,經濟復甦動力偏弱,隨着近期加強對房地產及內需消費的支持,加上製造業活動略見改善,或者可以逐步穩定原材料進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