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0月進口轉升3% 內需回暖 出口連挫6個月 跌6.4%遠遜預期
10月內地出口持續下挫,但進口由跌轉升。海關總署公布,以美元計價,10月進出口4931.3億美元,按年降2.5%,其中出口2748.3億美元,減少6.4%,連續第六個月下跌,降幅亦遠多過市場預期的3.5%;進口2183億美元,上升3%,為8個月來首次錄得增長,並優於市場預測(原預期跌5%),10月貿易順差為565.3億美元,比9月收窄30.8%。分析認為,進口增長表明國內需求可能正在回升,惟受到全球需求疲弱影響,出口持續下跌。
農產消費品購買量急增
今年首10個月,進出口總值4.9萬億美元,按年減少6%,出口及進口分別挫5.6%及6.5%,貿易順差6840.4億美元,收窄2.7%。
按人民幣計價,今年10月進出口3.54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0.9%,進口上升6.4%,出口則降3.1%,貿易順差4054.7億元人民幣。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外貿領域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帶動10月進出口按年增長,今年以來國內經濟運行持續恢復向好,推動進口需求擴大,而10月主要能礦產品進口量持續上升,部分農產品、消費品進口增速明顯,10月份進口按年漲6.4%,增速比9月份加快7.3個百分點。
進口方面,今年首10月中國的大豆進口量按年升14.6%,原油進口量增14.4%,煤炭購買量飆66.8%。以人民幣計,歐盟及美國等傳統市場進口錄得增長,今年首10月歐盟及美國進口分別按年升5.1%及0.2%。出口方面,以人民幣計,今年首10月對歐盟及美國出口分別按年跌5%及9.9%,對日本出口挫2.9%,對東盟出口則增0.6%。
大新銀行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部指出,外圍製造業活動前景未完全明朗,出口新訂單沒改善,令內地出口表現反覆,隨着內地手機晶片製造取得進展,加上中美關係回暖,有望紓緩高端技術產品出口壓力;惟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補貼調查影響可能逐步浮現,恐衝擊汽車機電產品出口。進口方面,內地消費表現若持續改善,加上近期加強對房地產及內需的支持政策,或有助穩定進口。
分析料次季出口始顯著改善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認為,內地進口由9月按年跌6.2%,到10月轉升3%,主要由大宗商品及食品進口增長推動,反映內需恢復穩定;出口方面,全球需求疲弱會繼續困擾中國出口表現,但去年11月及12月內地防疫封城以致基數較低,料今年11月及12月出口或錄得按年增長。他相信,當全球息率下降及電子消費產品需求回暖,有助推動內地出口表現,預料到明年第二季出口才會有明顯改善。
另外,渣打大中華及北亞首席經濟學家丁爽接受外電訪問時表示,內地出口形勢依然脆弱,該行需要更多實際經濟活動數據,來驗證強勁的進口數據是否意味着內地需求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