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指娛樂場所是疫情傳播最多「主要接觸環境」

中大醫學院一項研究顯示,社區的接觸環境對疫情傳播起關鍵作用,娛樂場所是傳播次數最多的「主要接觸環境」。研究分析本港在今年3月28日實施社交距離措施前後,新型肺炎傳播的情況,並區分了5大類接觸環境,包括住所、日常生活、社交活動、工作或教育、及醫療保健。 中大醫學院何鴻燊防治傳染病研究中心副主任李瑞山說,在第一及第二波疫情期間,324宗本地傳播個案分布在123個群組中,當中娛樂場所是傳播次數最多的主要接觸環境,共牽涉7個群組,91宗確診個案,娛樂場所涉及的「延續接觸環境」範圍亦是最大。 他表示,研究發現首兩波疫情期間,最長的傳播鏈是由一個酒吧群組開始,在26日內延伸至30個其他群組,涉及7種接觸環境,相比食肆,娛樂場所中市民會接觸互相不認識的人,而且逗留時間長,因此當有疫情爆發,傳播能力會較高。 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醫療體系及政策研究所總監楊永強說,研究有助政府調整防疫政策,透過風險評估選擇放寬或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他又建議政府可以評估入境政策,減少輸入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