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研究指本港存健康不平等現象 基層較受影響

【on.cc東網專訊】香港中文大學健康公平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健康公平學院就香港的健康公平情況進行研究,發現低收入家庭自評其健康狀況屬「差」或「一般」的人口比例51%,相比高收入家庭的23%為高,而除了收入以外,教育程度、就業情況、居住環境、獲得的醫療等都會影響出現健康不公平的情況,研究所建議提升社會對健康不平等的關注,同時建立數據庫,以研究社會經濟指標與人口健康之間的關係。

是次研究結果顯示,雖然港人的平均壽命在全世界稱冠,男性達82.2年、女性達88.1年,但在不同社會經濟地位、種族、性別和教育程度的群體中,存在明顯的健康不平等和健康的「梯度」。研究要求受訪者自評,低收入即每月收入少於5,000元的家庭,有51%認為自己健康狀況屬「差」或「一般」,相比高收入即每月收入多於5萬元家庭的23%為高,即家庭收入愈低,自評健康水平普遍較差。

另外,受訪者的教育程度、就業情況、居住環境、獲得的醫療及老年化都會影響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研究所指出,在新冠肺炎下揭示了健康不平等對基層家庭的影響,例如相比在疫情之前,有66%人在疫情期間更擔心經濟狀況,相較非基層家庭的31%為多。

研究又顯示,成人的教育程度越低,疫情下的壓力升幅較高。對於學童方面,長期停課對他們的發展影響顯著,例如來自基層家庭及有特別需要的學童其社會心理風險較高,而父母的生活壓力越高,學童較容易出現有損健康的行為。

研究所建議,應提升公眾對健康不平等的關注。除政府部門外,凝聚社會各界如學術機構、非政府組織及商界等參與,並建立數據庫以了解社會經濟指標和人口健康之間的關係,以監察香港的健康不平等情況。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