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淡水魚比海魚含有較高致敏源

【Now新聞台】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淡水魚含有高致敏源,較海魚較容易引起過敏,過敏者會出現喉嚨痛或全身紅腫等症狀。

不少幼童都會食魚吸收蛋白質,鯇魚更是餐桌常見的食物之一,中大醫學院兒科研究團隊指,魚是本港第二常見的致敏食物。

團隊以血液測試方式,初步測試166名魚類過敏者,發現超過95%對鯇魚敏感,超過七成對三文魚及鱈魚敏感。團隊又以口服食物激發測試,發現鯇魚屬高致敏性魚類;而淡水魚一般較易致敏,致敏源主要來自小清蛋白。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梁逸軒:「大部分淡水魚較容易致敏,例如鯽魚或者鯰魚,這些與鯇魚一樣比較容易致敏。另外我們發現低致敏性的魚,是三文魚和吞拿魚,但如果懷疑自己有魚敏感不要自己試,要先全面檢測。」

醫生指,患者發病時輕則出現皮膚或胃腸道過敏症狀,嚴重者可導致生命危險。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臨床講師梁詩彥:「不用吃到魚肉,甚至沾到蒸魚的汁,筷子沾到很少分量便可以觸發過敏反應;鯇魚很少份量便觸發到反應,三文魚吃一小塊才觸發到徵狀。」

醫生又指,肉類和豆類等都含有蛋白質,建議魚敏感的人士需要配合個人化餐單,確保攝取足夠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