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肝臟受損與新型肺炎病情惡化有關連

中大醫學院:肝臟受損與新型肺炎病情惡化有關連

【Now新聞台】中大醫學院分析本港新冠肺炎患者數據,發現約兩成人肝臟受損,病情惡化的風險較其他患者高八倍,建議監測患者的肝功能,及早發現他們的病情有否惡化。

中大醫學院在今年一至五月,分析香港首1040名新冠肺炎患者,發現當中約兩成三人肝酵素水平上升,反映他們的肝臟受損,而肝臟受損情況,與病情會否轉差有關連。

在曾留醫深切治療部需要儀器協助呼吸或病逝的患者中,有七成一人肝臟受損,推算出病情惡化的風險,是其他患者的八倍。

研究指,部分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藥、抗生素和類固醇,以及新冠肺炎本身,均對肝功能亦有影響。

中大醫學院腸胃及肝臟科教授黃麗虹:「嚴重的發炎、炎症當中,身體有很多炎症反應,這些反應都可以影響到肝功能,這是『反應性肝炎』,在很多肺炎或感染都可以見到,這是其中一個原因。第二個原因是肺炎的過程中,病人的血壓、含氧量有機會不穩定,都影響肝臟細胞供血、供氧的能力。」

研究在疫情爆發初期進行,中大醫學院指,當時多數患者較為年輕,而現時新增的患者多為年紀較大,估計肝臟受損的比例會更加高。

黃麗虹:「在分析報告中看到,年紀大是一個頗大的風險因素,增加患者肝臟受損的機會,所以我們相信,如果分析一直延續下去,香港現時有三千多宗病例,可能肝臟受損的數字不僅22.5%,有機會更高。」

雖然研究發現,肝臟受損經治療後可以完全康復,但為了及早發現,避免病情惡化。中大醫學院建議,醫護為患者每星期進行兩次肝功能檢測,本身有肝病的患者應更頻密檢測。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