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郵政總局的簡潔美學

中環郵政總局要拆除了,除非大家努力,否則難逃一劫,香港會毀在特區政府那群庸官手上,將甲級官地送予地產商。天星碼頭和皇后碼頭拆除之後,中環的公共文化區的現代主義建築群,就剩下香港大會堂及政府總部西座和中環郵政總局。我早起參與過保育行動,連同其他保育團體,成功保育了政府總部西座。特區政府原本準備不維修大會堂演奏廳的漏水情況,後來也被逼維修,香港大會堂看來可以保存多一段時間。西九文化區落成啟用之後,大會堂恐怕就會拆除。

中環郵政總局的現代建築意義何在?為什麼戰後的香港政府興建的是現代主義建築?如果是舊郵政總局,就可以保留,現在那個都不古典的,保留來做什麼?

第三代郵政總局(一九一一 — 一九七六),位於畢打街與德輔道中交界,屬於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風格建築。於一九七O年代末期因為興建地鐵而被拆卸,現址為環球大廈。現存的郵政總局建築物為第四代,於一九七六年八月十一日啟用。舊郵政總局的古典建築,在西方好多,香港那個只是簡化的模仿品,在香港拆卸了,在歐洲可以隨時看到。

郵政總局的現代簡潔之美,要放在舊中環天星碼頭的對照才看到清楚。至於舊天星碼頭,它的方正外貌和環迴觀景台,方與圓的對比,與及它的墨綠色與小輪顏色及海水的綠色的陪襯,要在船上才看得清楚。中環郵政總局也有方正建築與圓形迴廊的配對,可惜天星碼頭拆卸之後,中環郵政總局成為孤立體,失去了鄰近的對照物。現在的對照物就是對面的舊康樂大廈,一樣是白色建築加圓點的窗口,中間有噴水池與郵局連接。這些都是香港消失了的殖民地美學。這是深邃的品味。
郵寄是最早的平民通訊,郵政總局負載了無數中小企、老居民及遊客的記憶,郵政署自己就要努力爭取郵政總局要在商業中心區(CBD)的prime site之內,否則郵局會更容易變成夕陽行業。郵政局的現代主義美感不算出色,但它的白色外牆和方正風格,與它的通訊自由及開放政策是一致的,以前大公司、小企業和反殖民的左翼雜誌都可以租用GPO的郵政信箱的。

現代主義建築做官署總部的,是香港特有現象,政府刻意放棄權威建築,非常之冒險,象徵香港戰後殖民政府的自由開放的統治精神。這與鄰近的中環街市(Central Market)、天星碼頭、皇后碼頭、大會堂和山坡的政府總部的現代風格是一致的,是戰後殖民政府刻意的風格規劃。新郵政總局與對面的康樂大廈的風格呼應,用噴水池來做聯繫,也是一致的現代主義。九龍加多利山的包浩斯現代主義住宅群,至今仍然安靜保存,也是當年的傑作。

正如華夏最精緻的園林是蘇州園林。將蘇州園林搬來香港,並非珍貴,而是戇居,例如九龍寨城公園那種仿蘇州風格就不珍貴,香港怎樣學也好不過蘇州的,香港是颱風地帶,文人雅士又不多,怎麼可以造蘇州那種園林呢?廣東佬白費金錢而且惹人嘲笑。香港的中西合璧的民初園林才是珍貴的本土華夏風格。

講的就是要珍惜香港的現代主義建築,那才是香港的本土精神。好可惜,舊灣仔街市(一九三七 – 二OO八)的包浩斯建築——用現代美術館的最美的現代建築來做平民街市的那種近乎癲狂的香港殖民地冒險風格,已經被毀壞了,

香港的經濟繁榮快到盡頭,中環不必這麼多商業大樓。留一個機會,給香港做威尼斯。我們這一代已經食窮了香港,香港的後代,注定要過苦日子。留一點文化老本給他們吧。我不想我們這一代老了之後,下一代要做乞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