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爭奪全球科技霸主地位 或令中國資產成為香餑餑

【彭博】-- 美國總統喬·拜登召集發達經濟體因應中國與日俱增的國際影響力,最終卻可能促使投資者涌向中國市場。

在本月於歐洲舉行的七國集團和北約會議期間,美國號召各國增加投資,從而與中國展開競爭。美國還敦促各國更加嚴厲地譴責中國涉嫌侵犯人權的行為,並於本周宣布禁止進口新疆生產的部分光伏產品。

峰會公報在各國當中散發之際,中國正在忙於將三名宇航員送上太空建設空間站,同時還計畫進一步揮灑重金推動國內科技創新。

這場「霸主」地位之爭,給增持中國資產增添了一個新的理由;近年來中國資產已然大舉進軍國際投資組合。有觀點認為,戰略競爭將推動資金流入科技研發,引發連鎖效應,進而給經濟帶來更廣泛的助益。上周,中國的半導體行業股票就是很好的例子,國家主席習近平任命經濟事務主管劉鶴來負責重振晶片行業,從而克服美國制裁的影響,相關公司股價聞訊大漲。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競爭總是好事,」德意志銀行國際私人銀行歐洲和亞洲首席投資官Tuan Huynh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雙方都想儘可能多地投資科技領域,當前還不能說誰是全球第一,但這將是未來5-10年的一個重要議題。」

競爭預示著,中國有望出現新的冠軍企業。Huynh表示,他看好清潔能源、消費電子和娛樂版塊,並認為投資者在現有的美國資產倉位之外,應當逐漸增加中國敞口。

花旗經濟學家劉利剛表示,中國創新可能迎來「史普尼克時刻」。中國力爭加強科技自主性,將會啟動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與上世紀50年代美國和前蘇聯之爭引發太空競賽的情況類似。進展已經十分明顯,就在上月,中國火星車「祝融號」與美國的「毅力號」在火星「聚首」。

「高度自信」

雖然科技競賽可能會在提振中國資產的同時,也提振美國資產,但是吸引跨國投資企業目光的卻是前者。

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本月發布報告,認為中國股票屬核心戰略持倉,與其他新興市場倉位不儘相同。

包括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在內的重量級基金公司也盛贊中國國債殖利率較高、在今年全球債券遭遇拋售之際展現出了韌性。同時,隨著中國經濟擺脫疫情陰霾,人民幣兌貿易伙伴貨幣升至了2016年以來的最高位。

「我對中國資產高度自信,」德意志銀行的Huynh表示。但他說,一些「與國家利益更為相關」的關鍵性行業存在風險,包括電信行業。

花旗在汽車行業中看好比亞迪,在科技巨頭中看好騰訊控股和阿里巴巴,同時預計,中國提高創新能力將令半導體等多個板塊受益。

然而,上一屆美國政府與中國接觸時標志性的「推特暴風」和關稅措施雖然已經告一段落,但關係緊張的本質仍然沒有改變。拜登在做出一些調整以後,還在繼續實施著川普時代的中國企業投資禁令,影響中國電信行業的三大巨頭。

上周,美國監管機構還對認為可能造成安全風險的科技供應商加大了壓力,提出禁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及另外四家中國電子設備公司的產品。

風險猶存

「拜登與中國陷入衝突,押注中美兩國會加深接觸的投資者難以獲得滿意的結局,」BCA Research地緣政治策略師Matt Gertken表示。他認為美國股市點位偏高,中國股市則面臨國內和國際政治方面的持續阻力。

中國政府對科技巨頭的監管打擊也是近期的障礙之一,政府試圖在不遏制創新的情況下,行使更大的控制權並管控金融風險。在此背景下,儘管美國那斯達克100指數頻創新高,但中國這些企業今年的股價表現卻承壓。

總的來看,中美對抗的基調和行為出現變化,可能預示著雙方會享有更加有序的外交關係,對有意利用戰略競爭加劇來獲益的投資者來說,長期背景也會有所改善。當前,與川普治下緊張的氛圍不儘相同的是,雙方都在緩慢地恢復官方層面的聯繫。

「川普政府時代兩國咄咄逼人的態勢已經消失,這對於市場來說是件好事,應當會暫時降低地緣政治風險溢價,」景順亞太(除日本)環球市場策略師David Chao表示。

原文標題China-U.S. Rivalry Brings Promise of Innovation Investors Crave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Subscribe now to stay ahead with the most trusted business news source.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