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肩、作夢會大叫 小心這是帕金森氏症警訊

五十肩、作夢會大叫、走路不擺手、鞋子磨損快,小心可能是罹患巴金森氏症的警訊!一名50歲女性,肩膀痛一直以為自己五十肩,但怎麼治療都沒改善,就醫做檢測才發現是帕金森氏症。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腦內稱做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未能產生足夠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使肌肉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影響身體活動能力。

(圖片提供:北醫附設醫院神經內科葉篤學主任)
(圖片提供:北醫附設醫院神經內科葉篤學主任)

台灣動作障礙協會也列出帕金森氏症十大症狀,包括手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走路時手不會擺動、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步伐小常跌倒、覺得懶洋洋做事沒動力、頸部後方或肩膀常疼痛、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音調變小或沙啞、寫字變慢字體變小等等,如果10項中了3項,就要注意。

日常生活中,可能被忽略的症狀,還包括單側肩膀疼痛(五十肩)、鞋子磨損快、作夢時會大叫等等,留意這些警訊,才能及早發現帕金森氏症。

多巴胺分泌不足 影響活動力

靜止時的手抖是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狀,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表示,真正在做事時手反而不會抖;且帕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因腦內稱做黑質的部位出現退化,未能分泌足夠的多巴胺,使得肌肉活動受限,影響身體活動能力。

葉篤學提醒,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可能被忽略的症狀,像是單側肩膀疼痛(五十肩)、鞋子磨損快、作夢時會大叫等,留意這些警訊,才能及早發現帕金森氏症。

陸清松教授表示,帕金森氏症好發在50歲以上,患者通常事業有成,他們能掌管公司卻管不了自己的手抖,對自尊造成很大的傷害,由於帕金森氏症的症狀是外顯的,不像糖尿病血糖高到300也沒有人知道,只要旁人稍微留意就會發現不對勁,影響患者社交意願、減少接觸人群機會。

不該動時動不停、想動動不了

帕金森氏症分5期,但其實可以再細分成7期,第1期是單側症狀、第1.5期是單側加中心症狀,如脖子僵硬等、第2期是雙側症狀、第2.5期是雙側加上初期的平衡問題、第3期是平衡問題、第4期是需要輪椅輔助,到第5期則是臥床,從一期跳到另外一期,大概是三年時間。其實帕金森氏症本身是良性的,可以好好控制20年,治療上會有3個階段:7年的蜜月年、14年的工作年、21年的退休年,並沒有那麼悲觀。

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巫錫霖表示,目前治療帕金森氏症最大的挑戰,在於讓藥物濃度維持在有效區間內,隨著病程進展,藥物濃度若太高,患者就會出現異動症,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顫動,藥物濃度若太低,則會出現斷電(off)現象,想動卻動不了,患者意識清醒卻無法控制動作,常讓他們深感挫折。

中晚期的帕金森氏症患者常擔心沒電或異動,而有「pill burden」現象,也就是因為擔心藥效很快沒效,而縮短用藥時間、加重藥量,變得依賴藥物,「服藥時間還沒到就先吃藥,造成藥量過多,長期下來可能出現左多巴胺幻覺,例如看到小蟲子滿天飛或地上爬。建議只要出現明顯異動或一天斷電超過2小時,最好調整用藥,跟醫師討論是否選擇新劑型藥物。」巫錫霖說。

陸清松建議,患者可以藉由填寫病患日記(patient diary),記錄自己的用藥,以及相關症狀,幫助醫師了解患者對藥物的反應,一旦出現明顯異動或一天之內斷電時間超過2小時,已造成生活困擾,可以考慮調整用藥。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