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大堂退役 「紅衫仔」成歷史

港交所交易大堂於10月底租約到期後將重新改裝,「紅衫仔」的身影亦將成為回憶。

【星島日報報道】港交所(388)計畫於交易大堂10月底租約到期後重新改裝,用於舉辦儀式、展覽、會議及投資者教育活動,而不再用於股票交易。這意味屆時即使有上市儀式,「紅衫仔」在大堂為對盤奔跑穿梭的畫面將成為歷史。有曾在交易大堂工作過或目睹過當年盛況的資深證券業人士,對此甚感唏噓。 曾於上世紀90年代在交易大堂做紅衫仔的劉兆祥,現為信誠證券研究部高級經理,聽到交易大堂將關閉的消息覺得傷感,但又覺得時代進步被淘汰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劉兆祥表示,當年大堂交易的盛景仍是有趣的回憶,雖然交易已電腦化,但大部分買賣仍通過電話進行,不時需要奔波走動諮詢行家。最難忘的經歷是1998年8月期指結算,適逢金融風暴,政府出資救市,大行不停出貨沽盤,政府就不停接貨,單日交易達幾百億元。 交易所大堂建立32年,鼎盛時期曾吸引900多名經紀。當年四會合併(香港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及金銀證券交易所)成為今日的聯交所,交易大堂即在1986年4月2日首個交易日啟用,面積達4.5萬平方呎。 曾親眼目睹大堂黃金期的財經評論員郭思治,回憶近千個紅衫仔坐在大堂用電話做實物交易,沒有自動對盤,大家知道有人想賣出或者買入,但不知道有意買賣的量,交易員要自己計算買賣的股數。 港交所表示,計畫將交易所展覽館及交易大堂重新改裝為一個多用途和具代表性的「金融地標」,用以推廣香港金融市場。新的地標式場館可用於舉辦儀式、展覽、會議及投資者教育活動。 交易大堂內的證券交易櫃檯數目,已由2006年當時改裝後的294個,大幅減至現的62個,惟現時平均每日只有30名經紀出市交易。現時交易大堂及其櫃檯的租約將於10月底屆滿,港交所正向有關證券商了解其對繼續使用證易櫃檯的需求和意向,若有一定需求,會探討另立新租約,研究將交易櫃檯遷往中環鄰近辦公地點,並將盡量協助證券商,減低遷址對他們的影響。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