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立峰:中央挺港保持國際化
第二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昨日舉行主要峰會環節,題目是「駕馭複雜的環境」。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以視像形式發表開幕演說,指剛結束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面對全球眾多不明朗因素,他為香港未來發展提出3項建議,首先要加強自身建設,提升影響力,更要保持國際化的特色,進一步拓展「朋友圈」,同時主動適應市場變化,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金融峰會致詞提三建議
何立峰在預錄的演講中重申,中央政府支持香港長期保持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作為內地最大的外資來源地和對外投資目的地,香港是內地企業境外投融資的首選通道,是國家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試驗田,也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基地和加強國際金融合作的抓手。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過去4年,香港面對社會運動和疫情影響,經濟活動受到打擊,現時已重回穩定,今次是「金融峰會第二集(second edition)」,去年目標為向外宣布香港重返世界舞台,今次來自各地的參與人數更多,反映香港已站在全球舞台中心(at the centre of the world stage)。
何立峰提到,香港應加強自身建設,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等方面先行先試,持續完善優化互聯互通的機制,進一步暢通投融資渠道,並且加強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樞紐功能。
李家超:連接全球享優勢
保持國際化方面,何立峰稱,香港應加強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資金融通功能,透過建立更大的「朋友圈」,開拓東盟、中東等市場,推動「一帶一路」發展。
作為中外橋樑,何立峰認為,國際金融中心是香港的金漆招牌,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繼續保持國際化特色,香港要繼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參與大灣區的建設,在中國推進現代化之餘也同步壯大。
李家超指出,現時的宏觀環境變得更為複雜,但在「一國兩制」之下,連接中國和全球為本港最大優勢,香港會繼續是兩者的對接點,將完善資本市場制度,吸引更多地區企業和初創公司來港上市。
王建軍指港成中概股主場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在同一場合提到,內地多年來改革開放,資本市場以至與香港的多項互聯互通均為相關產物,「滬深港通」推出至今多番優化,在擴大投資標的後,3家交易所市值覆蓋率大升,港交所(00388)市值覆蓋率81%、深交所為86%、上交所有91%,「香港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中概股主場」。
他又說,香港和內地正合作研究深化互聯互通的政策制度,加快落實中資公司境外上市新規,藉此支持更多內地企業便捷和有效地到香港上市,「只要有利香港提升競爭力的,中國證監會都會全力以赴去支持。」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稱,香港多年來不斷推進資本市場發展,互聯互通覆蓋範圍愈來愈大,由2014年的「滬港通」,擴闊至「深港通」、「債券通」和「互換通」等,有關部門正努力擴闊股票南向通投資範圍,包括國際上市公司納入南向通,考慮到中東企業未來或會在港掛牌,有助香港連接國際和內地資本,整體股市流動性和估值都會受惠。
除資本市場以外,陳茂波補充,香港政府在過去數年推出不同措施,吸引企業和人才來港,今年10月底止,各項人才計劃有超過18萬個申請,逾10萬個獲得批准,七成已到港,至於企業,有多達30間公司承諾在港起碼投資30億元。
大灣區是香港未來另一增長動力,陳茂波向參與峰會的人士提出,香港政府在人才、基建如交通等方面作大量投資,期望金融業界可以和香港政府合作,共同捕捉相關機遇。
今屆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滙聚約300位來自全球160家金融機構的國際和地區負責人,當中90多家機構由集團董事長或行政總裁代表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