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殺亡 3年增逾倍

報告中揭示兒童自殺死亡個案較2013至2015年間大增。
報告中揭示兒童自殺死亡個案較2013至2015年間大增。

兒童自殺數字急增逾倍!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昨日發表第5份報告,委員會剖析了2016年至2018年發生的259宗兒童(18歲以下)死亡個案,當中有100宗屬非自然死亡案件,最大類是兒童死於自殺,有59宗;其次是意外,佔22宗;而在7宗涉襲擊致兒童死亡的案件中,有4宗是遭母親殺死。當中,自殺死亡個案於2017年創新高有24宗,而是次報告記錄的3年期間有59名兒童自殺,較對上一個3年(2013至2015年)共28宗,增加逾倍;而委員會針對自殺的個案,於報告中合共提出了22項建議。

是次檢討涵蓋159宗死於自然個案,及100宗死於非自然個案。報告發現,死於非自然因素個案中,除自殺及意外佔首兩位外,有7宗是兒童遇襲致死,其餘8宗未能確定死因,當中有一宗因屍體腐爛而無法確定死因。至於59宗兒童自殺案件中,涉案者年齡介乎10歲至17歲,當中54名是學生。自殺原因方面,學業問題佔最多,其次家庭關係、精神健康、憂慮未來等。

提22建議 包括提高教師警覺性

委員會自殺個案小組召集人鄧振鵬表示,有40%自殺兒童生前有跟進介入,有60%曾透露尋死的迹象,自殺個案中有兒童曾透露自殺的念頭,曾有學生兩度在作文中表達對父母不滿,其中一篇更有血腥黑暗內容;亦有個案曾於工作紙中表達「死亡」和「重生」的意念,但教師似乎沒有及時處理相關的暗示,建議學校加強生死教育,以協助學生建立健康正面的人生觀。

委員會針對自殺的個案,於報告中共提出了22項建議,包括提醒教師對學生在文字或藝術作品中表達的困難,而提高警惕;提高教師的警覺性,讓他們意識到作出侵略或破壞行為的兒童可能已出現精神問題,有需要接受治療及尋求專業介入;加強跨專業協作,監察有較高自殺風險的兒童;加強教導父母如何處理子女沉迷上網和網上遊戲,以及教導學生認真看待同學的自殺徵兆。

報告亦提及7宗兒童死於襲擊的個案,當中4名兒童遭母親殺死,其餘3宗的施襲者分別是父親、鄰居、外傭;當中有5名施襲者懷疑或確診精神疾病。委員會襲擊及未能確定死因個案小組召集人施美倫指,部分施襲者涉及有精神病、濫藥問題或受情緒困擾,而居住在劏房單位的基層家庭支援網絡較為薄弱,建議加強跨界別、跨部門的協作,及早識別和介入高危的隱蔽家庭。

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發表第5份報告。(黃仲民攝)
兒童死亡個案檢討委員會發表第5份報告。(黃仲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