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停收廢膠 黃錦星:轉化膠袋

根據2015年環保署數據,每日有136噸、即約500幾萬個PET膠樽被棄置於堆填區。(曾耀輝攝)

【經濟日報專訊】內地今年底起不再接收廢棄塑膠,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會善用機遇將香港回收廢膠於本地循環再造,成為垃圾徵費新制下須大量使用的可降解膠袋。 不過,有環團及回收業人士認為,內地停收棄膠勢迫爆本港堆填區,局長的新措施未必能吸納本地龐大的廢膠量。 外電報道,中國正式通知世界貿易組織(WTO),今年底開始不再接收包括廢棄塑膠、紙類、廢棄爐渣與紡織品等外來垃圾。 技術已有 需計成本土地配合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隨着各地對廢物出入口要求愈來愈高,香港在回收減廢方面要與時並進。他透露,環境局計過數,未來香港實施垃圾徵費(最快後年底),每戶須按袋收費,所需膠袋的數目不少,當局可由垃圾徵費的膠袋設計着手,善用這個機遇,將香港部分回收的廢膠在本地循環再用,製造可降解膠袋,並形容這個渠道能吸納的廢膠量是重要的數目。 他又指廢膠轉化為膠袋的技術已存在,但需要計算成本效益及土地如何配合。 根據2015年環保署數據,每日有136噸、即約500幾萬個PET膠樽棄置於堆填區。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認為,堆填區廢置量會因內地停收棄膠提升,回收率更會跌穿7%,期望政府盡快落實膠樽生產者責任計劃,又建議政府需落實按樽制,提供經濟誘因讓消費者分擔責任,從而提高回收率。對於局長此提議可吸納廢膠,他未敢太樂觀,但如政府願意在香港建廠,「本地問題、本地處理」,做法是理想的。他強調小型回收商是回收鏈重要一環,也需透過綠在區區發揮社區回收作用。 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說,以廢膠轉化為膠袋,技術上可行,但須注意源頭分類,又指本港膠樽量實在很龐大,循環再造作垃圾徵費的膠袋也未必能收完全吸納市面廢膠。 佛教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九龍灣回收物料轉運中心(MTC)發言人表示,現時各環保回收點主力收取1、2號膠樽,不會收沒有號碼如益力多等膠樽,原因是回收商難以處理,不再接受。
更多經濟日報網站內容, 請登入hk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