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新貸7188億 按月縮八成
今年首3個月內地金融數據創新高後,4月明顯回落。人民銀行昨公布,4月份新增貸款7188億元(人民幣.下同),僅及市場預測中位數1.4025萬億元約一半;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22萬億元,亦遠低於市場預期的2萬億元水平,兩者分別較3月份下跌81%和77%,內地「企業強、居民弱」的信貸投放情況持續。
綜合市場分析,4月份是信貸淡月,金融數據回落本屬正常,惟個人信貸需求頗弱,是投放遜預期的主因,未來料有財政政策刺激個人信貸,而貨幣政策大幅放寬的機會較低。
個人貸款減2411億 還多借少
人行公布的數據亦顯示,4月底止,廣義貨幣(M2)餘額280.85萬億元,按年增長12.4%,低於預測中位數12.5%。
細分之下,4月份貸款再出現「企業強、居民弱」的情況,住戶貸款減少2411億元,當中,短期貸款跌1255億元,中長期貸款降1156億元;企業貸款增加683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降109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6669億元,票據融資升1280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多2134億元。
對於個人貸款減少,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跟房地產市場交易量在3月衝高後回落的趨勢基本一致,居民信心較弱、需求不足等問題依然未有顯著改善。
ING銀行大中華首席經濟師彭藹嬈看法相對樂觀,她提到,內地樓市4月份交易按年上升,但較3月高峰滑落,而居民長期貸款按年減少逾千億元,或顯示部分「撈底」買樓的為富戶,沒有敍造按揭,所以信貸數字未能反映。事實上,中國房地產研究機構中指院最新報告稱,銷售排前的100家房企,4月單月銷售額按月下降17.4%,按年則升29.9%。
企業信貸復甦動力較平穩,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金融機構持續增加對製造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的信貸投放,企業中長期貸款按年多增4017億元,票據融資按年少增3868億元,結構不斷優化。
存款降1.2萬億料抬錢買樓
綜合而言,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4月份新增信貸和社融數據一般出現明顯的季節性回落,而實際數字不及市場預期,可解讀為政策靠前發力,銀行在4月份信貸投放節奏進行了一定的調整。
值得留意的是,過去一段時間,內地居民存款持續上漲,消費和投資動力不足,此情況在4月份有改善,當月人民幣存款減少4609億元,按年多減5524億元,當中,住戶存款降1.2萬億元。董希淼指出,隨着資本市場穩定、理財產品淨值回升,居民投資理財意欲逐步恢復,部分存款回流到資本市場、理財市場,而黃金價格表現強勢,相信部分居民加大對與黃金相關的資產配置,當然,也與最近銀行存款利率接連下調有關。彭藹嬈稱,居民存款按月減少1.2萬億元,估計部分是由富戶零按揭買樓造成。
社融增量1.22萬億遠低預期
社融方面,規模增量1.22萬億元,較預期低,但相比去年同期多2729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4431億元,按年多增729億元。
展望後市,金融業界不預期當局會有大幅度的刺激政策推動信貸。董希淼建議,各地政府應繼續加大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實施力度,加快下調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貸款利率等支持樓市。
周茂華預計,未來貨幣政策不會出現急轉彎,有關部門將更加倚重結構性工具,加大實體經濟薄弱環節,重點新興領域支持,促進經濟加快恢復平衡。彭藹嬈說,人行近日在公開市場操作未有再大手作淨投放,預料往後也不會有大幅度的「放水」動作,「對經濟復甦和長遠發展而言,信貸增速季節性合理放緩,較不斷大力放貸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