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 上海首次超香港

【on.cc東網專訊】中國社科院日前在寧波發表《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9-2020:跨入城市的世界300年變局》,對全球1006個城市的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作出評測和排名。當中顯示,中國有20個城市入圍「經濟競爭力百強」,廣東深圳位居全球第4,而上海排名第10,首次超過排名第13的香港。

報告顯示,中國城市深圳、上海、香港、北京、廣州分別排名第4、第10、第13、第17、第18,躋身前20名,比去年新增2個。同時,還有15座國內城市進入了前100名,分別是蘇州(25)、南京(42)、武漢(43)、台北(44)、成都(54)、杭州(64)、無錫(65)、長沙(68)、青島(76)、重慶(81)、天津(82)、佛山(84)、寧波(90)、鄭州(94)和常州(99)。

報告指出,上榜的291個中國城市中,有103個城市經濟競爭力水平排名上升,佔總樣本的35.40%。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資源型城市降多升少,共有182個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下降,佔總樣本的62.54%。而其中東部沿海城市和中部地區的城市經濟競爭力水平上升,顯示在前100名中,東部地區佔據排行榜的頭部,深圳、上海、香港、北京、廣州躋身前20名。

從可持續競爭力看,前20名城市基本囊括當前世界主要城市和發達國家的中心城市,其中美國有5個城市入選,歐洲獲得9席,亞洲佔據6席。報告發現,幾乎所有國家或城市在可持續發展目標上,都存在程度不同的短板。

報告指出,北美洲是幾個大洲中整體進展良好的地方,但在氣候行動與和平正義方面表現有待提升;南美洲除了可持續生產和消費、清潔能源以及氣候行動方面的目標實現情況好於世界平均水平,其餘則等於或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亞洲城市則在零飢餓、飲水及衞生、和平正義等方面的表現好於世界平均水平,其餘則等於或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歐洲城市大多數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施水平遠高於全球城市平均水平,但在氣候行動以及可持續消費和生產方面面臨重大挑戰;非洲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多數指標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只有少數指標表現較好。

內媒指出,全球競爭力的指標包括經濟、社會、生態、創新、全球聯繫,並尋求系統優化,以持續滿足公民複雜而高級的福利效用的能力。雖然中國城市在可持續競爭力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城市相比存在差距,但是從總體躋身前200名城市的數據來看,31城市躋身前200名,顯示中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穩步提升。

今次的報告首次推出「全球城市分級新標準」,將城市劃分為 「A、B、C、D、E」5個級別,分別為全球城市、國際樞紐城市、國際門戶城市、區域樞紐城市、區域門戶城市。從不同等級城市的國家分布來看,在A等級城市中,美國、英國、日本、中國和法國分別佔20%,北京成為中國唯一入圍A等級的城市。中國在B等級城市中佔比僅次於美國,上海被列為B+等級、香港、台北入圍B等級城市。印度在C等級城市中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中國有22個城市入圍C等級(包括C+等級)城市。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