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主義」的無奈:脱離民眾的「民族自決」,如何成為俄羅斯區域霸權的傀儡

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表講話,宣布派兵進入烏克蘭進行作戰。他表示,「形勢迫使我們必須採取堅決果斷的行動」 ,因為「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已向俄求助」,而俄羅斯承認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獨立的原因,「是頓巴斯地區(即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兩州)居民的願望、感受以及他們承受的痛苦。」

將烏克蘭局勢的根源歸因於民族矛盾,尤其是烏東部俄語人口的民族主義傾向,是一種簡單易懂的理解當地問題的思路。這大致上也是普京對烏克蘭問題的解釋。這種解釋讓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可以訴諸於民族自決的原則,並賦予了俄羅斯的入侵以名義上的法理正當性。

可惜的是,俄軍進入烏克蘭以來,普京所設想的烏克蘭俄語區人民夾道歡迎俄軍的場景從未出現。事實上,一些簡單的調查數據就足以證明普京這一宣稱的不合理。在2016年,渥太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烏克蘭俄語人口支持分離運動的只佔12%,即使在頓巴斯地區,這一比例也只有31%。[1]而到了2018年,哥倫比亞大學的另一項研究則顯示,只有29%的頓巴斯人支持從烏克蘭分離,而明確表示反對的則佔了52%。[2]換句話說,如果普京在戰後仿照克里米亞進行一次全民公投,只要公投符合公開透明的標準,普京並不會得到他想要的結果。

如果說分離主義意識形態對當地人而言並沒有那麼重要,分離主義政權又如何維繫自己的存在?而它們的存在,對於當地百姓而言,又意味着什麼?

所以,雖然普京以「解放烏克蘭俄語區人民」的名義發動了戰爭,但烏克蘭人民自己的聲音卻從未出現。而這牽涉到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則是,此次向普京求援、造成俄羅斯入侵直接理由的兩個政治實體,即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其政權存在的合法性恰恰取決於分離主義在頓巴斯地區的流行程度。如果說分離主義意識形態對當地人而言並沒有那麼重要,分離主義政權又如何維繫自己的存在?而它們的存在,對於當地百姓而言,又意味着什麼?

將頓巴斯與其他俄羅斯周邊的分離主義衝突放在一起觀察,或許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一地區「民族衝突」的本質。遍觀蘇聯解體後這一地區四起的衝突,我們會發現,問題從來不是「民族矛盾」或「民族自決」這麼單純。民族主義情緒的確存在,甚至有時程度顯著,但更多時候,「民族自決」被統治精英和俄羅斯沙文主義者用作魚肉當地百姓的藉口。而統治精英與俄羅斯之間的非正式利益交換,以及這種利益交換所造成的當地對俄羅斯的物質依賴,往往成為衝突持久化的深層原因。



-----------

閱讀餘下全文,需要您的小額支持,讓優質內容可以自食其力。

暢讀全站所有好內容?每月只需一餐飯的錢,好新聞,並不貴。

支持我們,請成為付費會員。馬上 點擊 ,與端傳媒站得更近。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20314-opinion-post-soviet-conflicts/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