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之犢 黎志偉

一一年十二月初,「包山王」黎志偉經歷死去活來,在屯門公路遇上車禍致下半身癱瘓,被喻為「蜘蛛俠」的攀石好手,由天堂跌至地獄。 「比賽是我生命的全部,只有在賽場上才感到自己的存在。」受重傷,他已沒法重返賽場,在病牀上看着懷胎七個月的妻子,忍淚俯身照顧自己半癱的身軀,孩子更在意外後三個月出世,他在賽場應有的鬥志,在現實生活裏重燃,「兒子是我的原動力,要學懂照顧自己,不可以依靠別人。要不是他在這段時間出世,我不會康復得咁快。」 過去兩年他沒有白過,參加輪椅乒乓球及籃球賽,還有最近的十公里馬拉松,決意用最擅長的運動重塑身體,期望有天能站起來,給兒子擁抱,「對兒子有點虧欠,如果我識行識走,一定帶他行山、跑步。」 上天拿走他一對腳,卻賜他另一份禮物,從另一角度教他活着的意義。現時黎志偉把家庭和康復放首位,兒子學爬學行,當爸爸的也重新振作,兩父子同是初生之犢,迎難而上,接受生命中每個挑戰。 撰文:黎穎然︱攝影:陸羽勝︱設計:陳承峰 黎志偉與快將兩歲的兒子倬麟上街,不用推BB車,兩人二合為一,兒子坐在他的大腿上,他自行推輪椅,兩父子就是這樣遊街嬉戲,「他的公公、婆婆曾懷疑我照顧他的能力,擔心出街危險,他會四圍走,但他跟着我時特別乖,坐定定,不會扭計。」 到公園,兒子要蕩鞦韆,黎志偉在旁推他;兒子要玩滑梯,他在遠處觀察;走近斑馬線,黎志偉一句「過馬路」,原本在奔跑的兒子又乖乖回到輪椅私家座上。 記者讚他的兒子乖巧,叫人感動,冷不防黎志偉說一句:「應否叫感動呢?識做囉!」他嘴巴硬,但心腸軟,說着與兒子相處的生活點滴,臉上不禁泛起慈父樣。 「他好活躍,都有運動細胞,鍾意跑來跑去。他會爬上我的輪椅,不用教都識得用對腳夾實我雙腿,那就不會跌。」兒子扭計,他不會o氹,「唔理佢囉。」例如當日兒子在快餐店扭計,他果然冷待其野蠻,兒子也只能屈服。 「如果我識行識走,一定帶他周圍去,未識行就揹住他跑步、行山,甚至帶他出國比賽,現在覺得對個仔有些虧欠。」他曾是香港的攀石代表,世界排名第八,更在○八年贏得搶包山冠軍,有「包山王」、「蜘蛛俠」美譽。但一一年底,駕着綿羊仔電單車的他在屯門公路被車撞倒,第十一及第十二節背椎斷裂,下半身從此癱瘓,連自己也無法照顧,更遑論初生的兒子。 「頭半年完全照顧不到他,我在養傷,剛剛學識坐,坐個多小時就會攰,也坐不穩,即使椅子有椅背,身體都搖來搖去。」任憑兒子如何哭鬧,餵奶、換片、洗澡等工作他只能袖手旁觀,由太太和外母負責,「只能每晚臨睡前,他們幫他換晒片沖完涼,我就拎支奶餵他。」他無奈說。 兒子由粉糰變成人仔,他亦逐漸康復,現在能夠單獨為兒子換片、洗臉和餵奶;這個天賜的禮物,成為他的生存動力,他更計劃兩年後追個女,「要不是兒子在這段時間出世,我不會康復得這麼快。」 冷眼 然而,回想意外後的黑暗日子,黎志偉卻下意識把聲音壓低,「醒來才知道咁大件事,兒子又就快出世,定下短期目標要三個月內學識照顧自己,坐在輪椅去產房等太太出來,望到個仔第一眼。」 意外發生時,妻子正懷胎七個月,她含辛茹苦的照料,至今仍令黎志偉難以釋懷。「那段時間應該由我照顧她,但結果要她照顧我,她大住個肚,老公又癱咗,還要俯身打水同我抹身,像電影橋段一樣,有冇咁慘呀?」他苦笑說。 類似的經歷還有腹大便便的太太,推他上天橋斜路,天下着雨,四周無人伸出援手,只懂冷眼旁觀;又試過被的士拒載、的士司機不肯幫忙搬輪椅到車尾箱,「原來現實社會是這樣不融洽,令我更有動力要盡量處理好自己,不要麻煩別人。」 一二年三月,他坐着輪椅在產房等待兒子和太太由產房出來,他形容自己的康復速度驚人,孩子是最大動力,「有三個BB出來,其中一個跟我有眼神接觸,原來那個就是我個仔。」兒子取名倬麟,皆因他發生意外時,身邊人滿天神佛,說要根據時辰八字為兒子改名,「我無所謂,只要唔難聽、唔太勁就得了。」 強人 為了讓太太安心照顧兒子,他以事實證明有自理能力,「在太太提出擔心前,我已經上網搵晒輪椅,計劃考車牌,諗晒生活細節,並且逐樣做到給她看,她好放心。」 他是個不平凡的輪椅使用者,能把輪椅當成花式單車BMX,一手拉着扶手,一手控制輪椅,徒手上落樓梯,即使是扶手電梯,他一樣可以如常人一樣乘搭,「是上網學的,我抱着個心態,無理由片中的肥佬做到我做不到。個天要我坐輪椅,我就學好一點,坐輪椅應該做到的我一定做得好,一般做不到的都會嘗試。」 如他上周日參加十公里輪椅馬拉松,由找比賽用的輪椅到訓練,波折重重,「練了才五六次就去,到比賽當日發現架車行不到直線,其實有很多藉口唔玩,但總叫做試過。」 大會限時四十分鐘內完成,他未達標,在最後一個檢查點止步,六位參賽者亦只有兩人完成,「整個過程都在捱,我條腰不夠力,又不熟悉架車,都捱到九點三公里,證明我運動員的底子、捱下去的信念好強。」 能走過黑暗,運動員的身份對他有莫大幫助,「當了十多年運動員,好多事都是靠自己,去歐洲比賽,教練、領隊、運動員、按摩師都是我,一個人在當地生活了半年,賽到有世界排名才回港。」 莫說隊醫,黎志偉○五年代表香港出戰世界攀石巡迴賽,「一支公」帶着一本旅遊書、六十公升背包、五十公升行李篋、電飯煲、罐頭等就起行,「都想有個領隊,但事實係無,無就諗辦法,調節心態,做出想要的成績。」走訪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地,最終獲得世界第八的排名。 他早成名,十七歲首次出戰亞洲青少年攀岩錦標賽已奪魁,「教練話入到四強已經好好,我話唔係喎,覺得有得贏,真係開口中。」回憶威水史,他說得特別起勁。他在屯門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唸書,是田徑、籃球、手球、乒乓球校隊及學界代表,贏了這次比賽後,才專注攀石運動。 「攀石是鬥個人信念和意志,無人教到你點爬,過程要靠自己,這方面我比人強,不要跌,要上,要爬,要做到最好。」在攀石牆上競賽,他感覺如藝人,受重視、被追訪,由亞洲獎項追到世界排名,他原本打算○七年預備退役,開公司培訓新人,○九年結婚生仔,在享受成果的時候,車禍卻改變了一切。 低潮 「外界說我拿得起放得低,其實不是咁瀟灑,由精英運動員變成半身癱瘓,中間有很多心路歷程要面對。」受傷幾個月,有出版商邀請他出自傳,寫書過程令他時刻活在光明與黑暗之間,「以前比賽,攞完獎放埋一邊就算,很快便展望下個比賽。」但寫書偏要翻舊帳,既要記得又要忘記,令他吃不消。 「那一年無目標,每天睡醒好得閒,太太返工,兒子湊去外母家,一個人在家就亂諗嘢。」當時唯一令他感覺良好是做運動,「有學輪椅劍擊和乒乓球,在運動場上感覺最自在,甚麼煩惱也沒有,做好眼前就得。」 他是運動材料,乒乓球練了半年就獲得穗澳台港輪椅運動會銀牌,教練有意訓練他成為殘奧代表,但他拒絕,「那時每周三晚去火炭練習,輕鐵轉西鐵再轉馬鐵,來回要兩三小時,回到家個仔已經睡了。究竟是否要繼續追逐獎牌呢?不如放多點時間對住個仔,或者去公園學企,益處更大吧!」 寫完自傳,他把大部分獎牌都丟棄,「不想回頭,獎牌放在櫳底不如丟掉,忘記過去,重新出發。」他重執攀石教鞭,到學校及開班授徒,「用另一個身份參與。」今年四月,他將獲委任為香港運動攀石代表隊教練,「他們說我有江湖地位,立下不少功勞,我唔坐都無乜人有資格,好彩他們相信我能照顧自己,日常出入也無問題,好開心。」 事業重上軌道令他重拾生存意義,家庭和康復的路更是他未來的着眼點,雖然西醫說他九成行唔番,但未磨滅他的鬥志,他每周做一次氣功、兩次針灸,目標是五年內重新站立,再兩年後踏步前行。 「唔知係咪我多心,兒子學行時跌倒唔會喊,會自己企番起身,我諗可能有遺傳。」笑看兒子的跌跌碰碰,黎志偉恍惚看到了自己,如嬰孩一樣重生。 受傷後三個月兒子出世,成為黎志偉康復的原動力,「沒有他我不會康復得咁快。」近半年他已重執教鞭開攀石班,每逢周末兒子都會同行,不過要他試爬,他卻大叫「驚驚」。 上周日他(左二)參加十公里馬拉松輪椅賽,雖然未能完成賽事,但鬥志旺盛如昔。 在攀石場內黎志偉自覺是個藝人,表演給觀眾看,試過被重金禮聘出國參賽,「那段時間最開心,很懷念。」 ○八年他在長洲搶包山比賽中奪魁,被冠以「包山王」美譽。 受傷後重執教鞭,母校第一時間答應,「最初向人自薦,被不少學校和團體拒絕,連試的機會都不給我。」現在他每周回去兩次,與師弟妹亦師亦友。 兒子在他意外後出世,要臨盆在即的太太照顧令他十分痛心,「她很堅強,亦對我很有信心。」 車禍後他卧牀不起一星期,學生輪流為他按摩,他花了三個月學坐、學用輪椅、鍛煉上肢,至今腰力只回復一成。 他曾認為攀石是生存的意義,沉醉於比賽攞獎的勝利,但現在他多了分享經驗,幫助失意人,眼光亦擴闊了。 去年他參加輪椅乒乓球比賽並獲獎項,教練欲栽培他成為殘奧代表,但他拒絕。 快將兩歲的兒子十分好動,黎志偉笑言可能遺傳了他的運動細胞,但只有他倆出街時,仔仔又出奇地聽話,他笑指兒子「識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