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普通人李文亮,僅僅成為體制崩壞的註腳

2月6日晚上,武漢中心醫院的眼科醫生李文亮在確診新冠肺炎五天後去世,雖然其同事奮力搶救了數小時,且期間消息反覆,但最終延至7日凌晨不治。

簡體中文互聯網上輿情洶湧。消息先是從李文亮的朋友、家人圈裏流傳出來,在經過微博ID「骨科關醫生」、《生命時報》、《新京報》等的先後披露下,在晚上十點半左右一下炸開。當時,他的「第一次」死亡時間是晚上九點半。後來,新的消息報稱醫生正在用並非急救設備的ECMO(葉克膜)拯救李文亮,官方媒體在社交媒體上集體為李文亮「祈禱」,機構媒體隨後嘗試跟各方確認死訊。一時間不確定的消息滿天飛,一忽兒李文亮又死了,一忽兒他又在被搶救。輿論也隨之波動,一忽兒悲慟,一忽兒「祈福」。

李文亮之死也引發了肺炎危機以來,在內地互聯網上肉眼可觀察到的大型輿論波動之一。

李文亮之死也引發了肺炎危機以來,在內地互聯網上肉眼可觀察到的大型輿論波動之一。有人提到了楊文醫生——這位因為「醫鬧」事件(內地用語,指醫療糾紛),在去年平安夜被患者家屬刺死的醫生,因其遭遇深深刺痛社會對醫療系統的不滿而成為焦點,被「搶救一整天」後不治身亡。也有人轉發另一名醫鬧受害者陶勇醫生寫給自己的詩歌《心中的夢》,摘取其中的詩句「我把光明捧在手心,照亮每一個人的面龐」。媒體報導陶勇是敬業、慷慨、助人的眼科醫生,他在1月20日被自己的病人砍至昏迷,左手神經受損,之後可能難以再做精密的眼科手術。

李文亮並不是第一個因新冠肺炎而去世的醫生,但他可能是第一個向尚蒙在鼓裏的人們通報這種類於SARS肺炎的新疾病的醫生,被內地媒體稱為新冠肺炎疫情的「吹哨人」——雖然他並沒有如此野心——12月30日,他在自己的微信同學群裏上傳了幾張CT圖,指在華南水果海鮮市場出現了7例SARS病人;一個小時後他又附加說明這是冠狀病毒,病毒還在分型。不曾想,他的聊天記錄已經被截圖外傳。

也正是同一天,武漢衞生健康委員會(衞健委)接上級緊急通知,下發文件,通知武漢發生不明原因肺炎疫情,但「嚴禁外傳」。第二天,武漢市發出「關於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況通報」,稱有27個病例。1月1日,元旦新年,內地各大媒體轉載武漢警方「8名散布謠言者被依法查處」的新聞。

李文亮也在1月3日簽下了警方的「訓誡書」。警方說:「我們希望你冷靜下來好好反思,並鄭重告誡你:如果你固執己見,不思悔改,繼續進行違法活動,你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你聽明白了嗎?」李文亮在「答」字旁邊寫上了「明白」,並摁上了自己的指紋。

同一天,武漢市通報,病例增加到了44例。

1月8日,李文亮發現自己的眼科病人肺部 CT 上出現了「磨玻璃」樣,而他自己不久後也出現感染,並於12日進入了呼吸科的隔離病房。同一時間,他所在的武漢市召開「兩會」,從1月5日到11日都沒有任何新增病例,還在11日的通告中聲稱「目前未發現醫務人員感染,未發現明確的人傳人證據」。直到2月1日,李文亮才最終通過核酸檢測盒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此時全中國已有14380例確診病例。

李文亮也並不是唯一一個「吹哨人」。和他同時被貼上「造謠」標籤、遭到權力機關訓誡,並被各大官方媒體作為「典型」來批判以「闢謠」的,至少還有7位。警方通報查辦8人,而這8人的身份既不為人所知,甚至連他們自己也不能確定。警方也不需宣布8個人究竟是誰,因為「8人被查」的目的只是使人閉嘴,事實證明,這次訓誡的效力極其強大:在疫情擴散、相關消息逐漸披露初期,依然有大量民眾相信這是謠言,未採取任何防護。而「造謠者」中願意面對媒體的鮮有,李文亮是出來相談的人之一,談得最多。

然而85後的李文亮只是這個時代千萬位普通、平常、老實又怕事的中國人中的一個。

然而85後的李文亮只是這個時代千萬位普通、平常、老實又怕事的中國人中的一個。在疫情之前,他和許多人一樣,在微博上點讚電視劇、電子產品,發狗頭表情,還中二地說自己要去拯救世界;去年10月,他在微博上註冊成為第8695263個「中國fans」;他轉發過人民日報講南京大屠殺的公祭日的帖子,轉發過反駁美國副總統彭斯的文章,還有自己單位的官方文宣——然後,他意外地撞上了新冠肺炎。

起初只是想要提醒家人朋友的他成為了「傳謠者」,在第一次面對公安的審問時,他沒能堅持自己是對的;再然後,他也被感染、入院治療、人們開始說他是無辜的。這時他接受《財新》和《南方都市報》採訪,他說得比一開始要多,他說「一個健康的社會不該只有一種聲音,不同意公權力過分干預」。人們開始討論什麼是謠言、誰才是造謠者,人們向「八君子」致敬。1月29日,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接受媒體採訪,稱:這8個人是可敬的,我們事後評論,可以給他們很高的評價;他們是事前諸葛亮,但是科學講究相信證據,做出判斷得拿出依據。

但在確診僅5天後,李文亮沒能躲過死神。

輿論給李文亮戴上了英雄的桂冠,有人又給他套上了「烈士」的名號。但作為醫生,李文亮不過是盡到了自己的本分,而一個只不過是盡本分的人,成為了殉道者。

在李文亮病逝的這一天,幾個小時前的下午五點,湖北省省人社廳和省衞健委在網站上通報,給予張定宇、張繼先兩位前線醫務人員記大功獎勵。

2020年1月17日,醫務人員將患者送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2020年1月17日,醫務人員將患者送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張定宇是金銀潭醫院的院長,金銀潭醫院是疫情中被最早指定為救治醫院的醫療機構,張院長隱瞞了自己的漸凍症病情,在不堪重負的醫院做指揮,政府表揚他「始終堅守在急難險重崗位上,以實際行動書寫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而張繼先是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任,她被官方稱為「第一個為疫情防控工作拉響警報,是醫院救治一線的「帶頭人」,始終不渝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張繼先有過SARS一線流行病學的經驗,去年12月26日,她注意到有一家三口肺炎症狀相似、但原因不明,於是在第二天上報醫院。兩天後她又發現類似情況的7個病人中有4個與華南海鮮市場有關,經醫院會診判斷情況嚴重,上報政府。29日,武漢市和湖北省衞健委到張繼先的院探察後,將病人調至張定宇的金銀潭醫院。

張繼先被表彰的這一天,李文亮卻病逝。有人憤怒地把矛頭轉向了張繼先,認為她不配受獎,然而張繼先真的有什麼錯嗎?與李文亮一樣,她在疫情嚴重性上有敏鋭的判斷力,如果不是她的上報,疫情還可能會被繼續隱瞞。問題在於,因為張繼先的通報,官方早已知道疫情——可是層層上報,到最後並沒有得到及時的反應。

張繼先比李文亮幸運,她是呼吸科主任,收治的病例背景集中,她可以按章辦事、向上稟報。可她也只是前線小卒。

張繼先比李文亮幸運,她是呼吸科主任,收治的病例背景集中,她可以按章辦事、向上稟報。可她也只是前線小卒。實際上她只是官僚機器中遙遠分支上的零件,她欣慰自己做了正確判斷,幫助遏制疫情,可是面對源源不斷洶湧而至的無助病人,她也只能在病房大哭,「我這次把一生的眼淚流光了!」

她當然不是為了什麼表彰或權力,她對自己信任的組織提出了擔憂,然而她背後的機器辜負了她的信任,我們至今依然無從得知,從她上報到如今將近三萬人的確診之間,到底哪些環節出了問題、哪些人要被問責。那台稱疫情為「大考」的國家機器向她提出表彰,但她和李文亮所珍視的人的生命,又或將成為某些人「英勇抗疫」的資本。

到頭來,張繼先按章、李文亮違法,誰都沒擋住疫情。

到頭來,張繼先按章、李文亮違法,誰都沒擋住疫情,瘟疫的結果,是武漢乃至各地成千上萬人的悲劇,是許多家庭的痛苦甚至破碎。這樣一場公共衞生災難,歸根到底不是取決於一線的某一個人,而是系統的敗壞,他們本沒有必要成為英雄,而如今一人因着紅頭文件成了錦旗,一人卻已離開人世。

民眾對李文亮之死的悲慟和憤怒是具有實感的,平時不怎麼說話的人也冒出來了,在朋友圈裏表達遺憾和憤怒;微博上,#李文亮醫生去世了、#do you hear people sing 的話題不斷上榜。當民眾意識到死訊無法被「官宣」之後,還出現過 #我要言論自由 的 hashtag。人們唏噓好人為什麼沒有好報,無數人為他祈禱、詛咒武漢和湖北的領導,無數人傳誦着一句「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這句話據說來自於早已被刪號的作家慕容雪村,已經許多年沒有在中文互聯網上這樣大行其道。

我們甚至能夠在當下就預見到這件事情可能的結果——隨着宣傳部門的指令下行,微博熱搜撤回,各類社交媒體平台嚴格管控評論。「全力搶救但最終還是離開人世」的惋惜會代替憤怒。其實同樣需要奇蹟的不僅僅是祈禱着的人們,也包括到這一刻依然試圖控制輿論的一方,他們知道「吹哨者」的去世將把憤怒導向自己,故而在「李文亮去世」熱搜上千萬之後,手動降温。

從肺炎危機中人們看到的是,「治理現代化」最先現代化的,是輿情監控和宣傳引導,現代化得最慢的,是政府的危機應變與應急管理。不知後者,對體制而言真的重要嗎?

接受《財新》專訪時,李文亮說,「大家知道真相更重要,平反對我而言不那麼重要了,公道自在人心」。可是用什麼來保護說出真相的人,讓人能夠有說出真相的勇氣呢?李文亮起初也並不想驚天地動鬼神,並沒有想到自己的警告是某種撼動國家的宏大真相的一部分。使普通人李文亮成為英雄的,正是此後他和其他「傳謠者」所遭受的打壓。在疫情如此爆發之時,機器依然尾大不掉,過往宣稱的「效率」隱而不見,各地亂象頻出,卻急於防民之口。沒有誰能保證不會有下一個李文亮,也沒有任何機制能夠保證我們中間任何一個平常的、甚至膽小自保的人永遠不會重複他的命運。

使普通人李文亮成為英雄的,正是此後他和其他「傳謠者」所遭受的打壓。

這不僅是一個曾說過真話的個體的離去,或也是一整個中國敘事在歷經一個多月的肺炎危機後,徹底破滅的象徵。去討論一場肺炎危機會否動搖體制或許太過急促,但如果任何一場悲劇要給人留下什麼教訓和記憶,那麼應該就是在悲傷和憤怒的此時。

我們沒有任何資格,也沒有任何理由忘記李文亮。

2017年7月,端傳媒啟動了對深度內容付費的會員機制。但本文因關乎重大公共利益,我們特別設置全文免費閲讀,歡迎你轉發、參與討論,也期待你付費支持我們,瀏覽更多深度內容。

原文鏈接: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07-in-memory-of-li-wen-liang/

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misc/about/